閱讀歷史 |

第二千二百四十六章 湓口相持眾將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裕看著劉穆之,繼續說道:“這回出征荊州,希樂和無忌部下雖然將士精銳,但桓玄那裡還有猛將桓振,胡藩和魯宗之,尤其是那桓振,不僅有萬夫不當之勇,還非常狡猾,我當年在戲馬臺時都差點死在他手上。希樂和無忌都是主將,讓他們親自上陣與之單挑恐怕有所不妥,但阿壽和鐵牛卻是向來衝鋒陷陣在前的,有他們在,起碼可以在鬥將的時候不吃虧。”

劉穆之笑了起來:“這點我倒是沒想到,不過,你說希樂會給阿壽這個打前鋒的機會嗎?”

劉裕長身而起,目光落到了帥帳中間的輿盤之上,喃喃道:“如果希樂進展順利,不用援軍也能打敗桓玄,那他不會給阿壽機會的,只是,桓玄手下不是沒有猛將,荊州又是桓家經營幾十年的老家,兵力上有優勢,希樂啊希樂,湓口之戰,你能打贏嗎?”

江州,湓口,西征軍大營。

這是一座水陸相連,橫斷大江的連營,足有二十餘里之多,陸營之中,隊隊北府軍的精銳戰士,盔甲曜日,戰歌沖天,而江面之上,則是千帆競渡,遍佈江上,雖然只有萬餘人的規模,但足足能擺出五六萬人的聲勢場面。

可是離這裡二十里左右的湓口,則有一座數量更大的軍營,上百條高大的樓船,沿江一字排開,鐵索連著這些戰艦,隔斷了整個江面,而兩邊的陸地營中,密密麻麻的楚軍將士,分據各營,哨樓,箭塔之上,盡是嚴陣以待的楚軍弓箭手,而一面“何”字大旗,正在中軍帥帳前,高高飄揚。

西征軍帥帳之中,北府軍諸將濟濟一堂,劉毅將袍大鎧,正襟危坐于帥位之後,這些天以來,他已經習慣了坐在這個位置,以一種傲視天下的目光,看著分列兩側的精兵猛將們,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左首第一,按劍而立的何無忌身上,微微一笑:“無忌啊,聽說,阿壽快要來了。”

何無忌的臉上肌肉微微地抖動了一下,轉而淡然道:“他可是帶了五千援軍來支援咱們的,這是好事,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不足,要不然,也不會在湓口這裡受阻半個多月而無法前進了。”

劉毅笑道:“你要真的這麼想就好了。長民,你怎麼看?”

站在何無忌下首一位,左首第二的諸葛長民的臉上閃過一絲不忿之色:“剛惹了這麼大的禍,寸功未立,一回來就是一軍主帥,甚至要來跟我們合軍,我看,這分明是來搶功的,寄奴他也太偏心了吧。道規,你得勸勸你哥,要是失了公平,只怕眾兄弟不服啊。”

右首第一位的劉道規微微一笑:“大哥做事,一向有他的道理,我想,是因為現在吳地不穩,北府大軍不可輕動,正好阿壽哥這回帶回來五千兩淮精銳,就直接全軍開拔來作我們的後援啊,這可沒什麼不公平的。前大帥可是給桓玄害死的,現在桓玄給趕出建康,自然要恢復阿壽哥的官職和爵位啊。他沒趕上建義,但這回西征報父仇,不可能不給他機會的。要是不給機會,那才是不公平,希樂哥,你說是不是呢。”

劉毅哈哈一笑,看著站在左首第三位的郗僧施:“郗參軍,你看到了嗎,鎮軍將軍的三弟,不僅打仗厲害,這口才,也是一絕啊。你們世家子弟,一向擅長清談論玄,唇槍舌劍,只怕,要是辯論起來,未必是道規的對手啊。”

郗僧施不以為然地勾了勾嘴角:“這天下的事,逃不出一個公平,鎮軍將軍建義首功,並根據這個大功制訂新的規矩,讓人無話可說,但無功不受祿,非戰不得官的原則,是他自己定的,劉敬宣就算要襲爵,也不應該主動再給一軍主帥的名份,那五千兵馬,是朝廷的,不是他劉傢俬兵。這一碗水不端平的話,只怕前線眾將不服,會影響作戰哪。”

劉道規平靜地說道:“大哥只是派劉敬宣率領這支兵馬來援,軍令上說得也非常清楚,他來之後,是以副帥的身份接受希樂哥的節制,受希樂哥你這位主帥的調遣。你是把他的兵馬拆散打亂,編入各營,讓他單騎聽令,也是你的權利。我以為對大軍現在真正有用的,是五千久經沙場的淮北老兵,還有阿壽,鐵牛這兩員當世虎將,以及足智多謀,有智將之稱的王鎮惡。這對我們,總是大大的助力,而不是拖我們的後腿,諸君以為然否?”

劉毅笑道:“我說的吧,還是道規會說話。不過,既然寄奴都這樣安排了,我怎麼可能真的解散援軍,編入各營呢。這支援軍,還是由阿壽為主將統領。今天的軍議,主要是商量,約期決戰,是在明天,而阿壽的援軍要五天後才能到,還要修整,熟悉情況,最快也要八天之後才能戰鬥,我們要不要跟敵軍重新約期再戰呢?”

何無忌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