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千八百九十二章 化敵為友為哪般 (第1/2頁)

加入書籤

羅龍生勾了勾嘴角:“我有點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王猛的這些理念,給王家的子孫繼承了下來,比如王鎮惡,所以這跟劉裕那套仁義愛民,胡漢融合的想法一拍即合,這不止是一個軍事上戰勝的問題,也涉及戰後的政策和治理的問題,所以劉裕如果目標是為了北伐,那肯定是要找一個理念和自己高度一致的人,北府軍的諸將,很多是過於仇恨胡人,恨不得能將其斬盡殺絕,這是劉裕並不支援和主張的。”

黑袍冷笑道:“是的,就是如此,以前的劉裕可能也是這樣的熱血男兒,無腦莽夫,只想著胡漢之仇,不共戴天,成天嚷嚷著要北伐中原,收復兩京。但我覺得,後面淝水之戰結束後,他經歷的一系列的事情,無論是他本身被黑手黨,天師道還有我們天道盟的陷害,還是苻堅和慕容蘭對他的影響,都讓他的這些少年時的想法,慢慢地產生了轉變。”

“劉裕也很清楚地知道,光靠殺戮,是不可能盡滅天下的數百萬胡人的,自從永嘉之亂以來,已歷百年,前後進入中原的胡人,足有上千萬,北方的百姓,多半都有胡人血統,要是想透過以殺戮和驅逐的方式來消滅胡人,那就會是冉閔的下場,與全天下為敵,最後自取滅亡。”

“就算一時得勢,殺光了或者趕跑了胡人,那也會在北方完全無法繼續生產,無人種地牧馬,最後只能活活餓死,南方的這些世家豪強,是根本沒興趣到北方去重新經營的,更不會為了個北方而放棄自己現有的利益,就算他們願意到北方經營,也必然是極殘酷地奴役和壓榨北方人,把其當成奴僕甚至是豬狗一樣的對待,會比在南方壓榨那些佃戶莊丁們更狠,這必然會激起北方的民變,最後不可收拾,要麼是民眾死光或者逃亡,無人生產,要麼是退出北方,前功盡棄。”

羅龍生的眉頭一皺:“可是北方也有不少漢人豪強大族,就不能靠他們來治理嗎?”

黑袍搖了搖頭:“這些漢人豪強大族是靠不住的,晉軍來時就歸順晉國,胡虜打回來後又會效忠俘虜,兩頭不得罪,現在在南燕青州之地就是這樣,一旦晉國有事,這些家族就會蠢蠢欲動,甚至是趁亂割據自立,劉裕想要的,是那種可以直接由朝廷派官出吏,治理地方,真正能按郡縣制的模式統治和管理,所以,只有讓當地的百姓,無論是漢人胡人,都把晉國當成自己的國家,把自己當成晉國的子民,才能長治久安。”

羅龍生笑了起來:“這些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所謂縣官不如現管,這些胡人也好,漢人豪強大族也好,平時看到的見到的是自己的部落貴族或者是村霸里正之類的豪強,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兩次朝廷官員,對他們來說,朝廷和官府很遠,酋長和東家很近。劉裕想要靠培訓大批的吏員來拉近跟底層百姓的關係,是一條路子,但這需要時間,絕非一日之功。”

黑袍點了點頭:“吏員治理,編戶齊民,打散原來的居住模式,這些是後話,但首先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征服這些地方的北府軍的將士和朝廷的官員,自己不能把胡人們當成異類,對其斬盡殺絕,劉裕在長安的時候見過苻堅,還跟他成了朋友,這說明從那時起,也許劉裕就已經放下了把胡人都看成野獸惡鬼的理念,想要把他們也作為自己需要保護的百姓了。”

羅龍生的眉頭一皺:“這苻堅確實是有仁義之名,不過,就因為他的仁義,劉裕就肯跟他化敵為友了?而那個慕容蘭,不是跟苻堅是死敵嗎?也肯幫著他?我反正是很難想象的。”

黑袍冷笑道:“淝水之戰後,兵連禍結,赤地千里,屍橫遍野,那劉裕一路從江南去了長安,路上所見是無數的生靈塗炭的慘狀,再強烈的向胡人復仇之心,也會被這些慘狀所刺激,沒那麼強烈了。而在長安城內,苻堅是親自上陣,為了保護那些在野外村堡中無所依託的平民百姓,而放他們進城,讓這些無法戰鬥的人來消耗了大量的糧食,以至於城池最後淪陷,這種愛民之心,我想是感動了劉裕,讓他最後願意與苻堅合作守城的主要原因吧。”

羅龍生嘆了口氣:“這種無用的婦人之仁,在亂世中只會毀了自己,不過,劉裕這樣的理想主義者,還偏偏喜歡這調調兒,最後劉裕助苻堅守城守了很久,然後在城破之前,苻堅讓劉裕帶了那傳國玉璽逃向東晉,只不過我沒想明白,慕容蘭就這麼看著玉璽落到東晉手中?她應該是為慕容垂效力才是。”

黑袍搖了搖頭:“這就是慕容蘭和劉裕兩個人之間的事了,老實說,我並不清楚,但慕容蘭是個有主見的女人,絕不會違背自己的意願,只去執行上面的命令,哪怕到了慕容垂的最後一戰,他也沒站在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