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九十六章 楊廣閃亮登戰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裕的眼中光芒炯炯,他開始思考起整個北方的戰事,喃喃地說道:“胖子,洛陽那裡,現在怎麼樣了。桓氏的荊州兵馬,進展如何了?”

劉穆之收起了笑容,壓低了聲音:“剛才你在這裡跟相公大人談事的時候,我也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聽說荊州刺史桓衝,重病在身,已經無法繼續主持北伐,回江陵了!”

劉裕這一下給驚得直接從大石之上跳了起來:“這怎麼可能呢?桓衝不是信心滿滿地想要收復中原,建立不世功勳嗎?前天不是剛剛攻下了襄陽,正是進軍中原,收復洛陽,形勢大好啊。”

劉穆之嘆了口氣:“那就是他命不好了,聽說這次桓衝,是羞愧成病,在淝水大戰前,他曾經派桓玄率軍馳援建康,結果給相公大人退回了,然後他說謝相公有宰相之量,但不習軍事,前線的小兒輩又是清談論玄有餘,臨機決勝不足,只怕這一回,大家都要跟胡人一樣左衽了。”

劉裕的眉頭一皺:“作為一方主帥,戰前這樣敗自己的威風,太不合適了。”

劉穆之笑道:“是啊,戰前他大話說得太滿,但玄帥用漂亮的大勝讓他無地自容。桓衝可是一直跟謝相公較了一輩子的勁了,結果在決戰中徹底分出了高下,他這樣的心高氣傲,自然心中怨氣難平,加上近日以來軍旅辛苦,就開始生病了。”

劉裕長嘆一聲:“時也,命也。只是以一人之病,就廢了幾萬將士的苦戰,實在是太讓人遺憾了。本來荊州軍攻克襄陽,繼續向北,攻克洛陽是指日可待的事,現在卻是主帥病退,唉。”

劉穆之微微一笑:“桓衝退了,可是他的兩個兒子,桓石民和桓石虔可沒退,他們仍然率軍向北,準備奪取洛陽呢。”

劉裕的臉色一變:“什麼,他們的父親都退了,這兩個兒子還不退?”

劉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閃:“這個時候,說什麼也不能退,若是全面撤回荊州,那恐怕桓衝一系的權力,也將不保。桓玄可是盯著桓衝身後的位置呢。”

劉裕不信地搖著頭:“桓衝怎麼可能這回就沒命?我不信。他最多也就是一時生個病吧。”

劉穆之勾了勾嘴角,說道:“世事無常,雖然具體的情況我並不清楚,但是以我的直覺,在這麼關鍵的時候,如果還能挺得住,哪怕是強撐著坐輪椅,也不會回江陵的。畢竟這收復洛陽的大功,怎麼能這樣放棄?所以桓衝恐怕是不行了,他留下兩個兒子,不太可能真的強攻洛陽,而是等著苻暉自己退回關中,如此,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洛陽,有了這樣的功勞,他們兄弟的地位才有保證。”

劉裕的眉頭一皺:“如果桓衝真的病危,那桓玄恐怕就會很快回荊州奪權了吧。這次他買下了那個魯宗之,很顯然就是想以此人來招關中的豪傑,以建立自己的力量,桓石虔和桓石民雖然年紀比他長,資歷比他深,但畢竟他才是桓家世子,連桓衝都多次說過,以後會把荊州刺史之位歸還給桓玄。現在若是桓衝真的命不久矣,只怕荊州就會落到這個腹黑世家公子的手中了。”

劉穆之微微一笑:“桓玄的心思,你我都知道,皇帝和建康的世家們更是清楚,謝相公若在,不會這麼輕易地讓這個野心家掌控荊州的,桓石虔兄弟們之所以冒著不能見老爹最後一面的風險,堅決不退,就是一定要有個可以接任荊州刺史的功勞,我想,沒有什麼比攻取洛陽更合適的了。”

劉裕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桓家對洛陽是志在必得了,攻下洛陽之後,也一定會撤兵回江陵,西路的北伐,也就到此為止了,不可能進圖關中,對嗎?”

劉穆之點了點頭:“就算桓衝不出事,我想他也不會輕易地進攻關中的,桓溫當年關中兵敗,桓衝當時也在軍中,應該對兇悍的關中老秦人的戰鬥力深有體會,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不是攻取關中的好機會。哦,對了,桓家這次北伐,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戰果,就是另派了一支偏師,去攻取梁州方向。”

劉裕奇道:“梁州方向?就是漢中那裡嗎?這裡倒是關中的南邊門戶,蜀漢當年能多次北伐關中,就是控制了漢中才可以。而且這裡多羌,氐部落,一旦能站住腳跟,南可奪取巴蜀,北可攻入關中,是兵家必爭之地啊。當年蜀漢昭烈帝劉備,曾經親自在這裡與曹操大戰才奪取梁州之地,怎麼桓家一支偏師,就能成功呢?”

劉穆之微微一笑:“因為隴右地區的乞伏氏部落反叛,幾個月的時間,就有十餘萬帳落和羌人,氐人響應,秦國駐守梁州的部隊,大量被抽調去討伐乞伏氏的西秦,守衛空虛,而桓衝又選對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