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八十章 語出驚人劉寄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本來還面帶得色的劉牢之,這會兒臉色微微一變,他沒有扭頭,直接冷冷地說道:“劉裕,這是大將議事的地方,不是你可以隨便發表意見的,還不快快退下?”

孫無終的眉頭也一皺,畢竟劉裕是他的屬下,這樣公然頂撞劉牢之,實在讓劉牢之有些下不來臺,他轉頭看向了劉裕,使了個眼色,暗示他退下。

謝玄卻擺了擺手:“不,今天既然是軍議,任何來這裡的人都可以發言,劉文書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們不妨聽聽劉裕怎麼說吧。”

劉裕微微一笑,向著謝玄行了個禮,正色道:“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劉將軍剛才所言,是為了保護我們北府兵的實力,讓敵軍不知我軍戰力,按說是符合兵法的。但從秦晉兩國的整體戰略上來看,卑職卻以為並不合適。”

謝玄的眼中冷芒一閃:“面對敵軍的偏師,要隱藏我軍的主力,這有什麼不合適的?”

劉裕沉聲道:“因為苻堅這回是試探,而並不是真正地想要發全國之兵滅我大晉,如果我軍不展現出強悍的戰鬥力,只怕苻堅不會傾全國之兵南下。”

謝玄的眉頭一皺:“劉幢主,你這話聽起來很讓人詫異啊,如果我軍展現強大的戰鬥力,秦國應該畏懼不前才是,怎麼會南下呢?而且,你究竟是要秦軍南下,還是不南下?”

將軍劉軌笑道:“劉裕,你是不是喝多了,在這裡胡言亂語,這是軍議,你還是退下吧。”

劉裕搖了搖頭,正色道:“不,我現在很清醒,以卑職的愚見,此役,我們的戰略目的是要刺激苻堅的野心,讓他在全國範圍內大徵兵,與我大晉決一死戰,只有如此,我們才有一舉破秦,恢復中原的機會!”

謝玄沉聲道:“此話怎講,說清楚點。”

劉裕說道:“那苻堅一直有統一宇內,滅我大晉之志,只是王猛在世時,極力勸阻,其實秦國的統治基礎不牢,他們建國不過十幾年,氐族人口又只有百餘萬,在北方是絕對的少數,那些給他們打敗,征服的其他胡族,並不服氣,而氐族的宗室,也時不時地想要作亂,可以說,秦國那強大的外表下,早已經是暗流洶湧。”

“苻堅之所以還能一直穩定住局勢,不至於生亂,靠的是他的仁政和人格魄力,他帶頭儉樸,各族平等,輕徭薄賦,這才安定了國內。這也是他即位以來,雖然不時地有人起兵謀反,但總是給迅速平定的根本原因。”

謝玄點了點頭:“苻堅雖是胡虜,但深得我中原王朝的治國之道,當然,這是王猛教他的,可惜此人不肯投效大晉,卻甘作異族鷹犬。劉幢主,你繼續說下去。”

劉裕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管怎麼說,北方的穩定,靠的是苻堅能夠與民休養生息,漢人胡人,也能做到基本一視同仁,這是永嘉之亂近百年來胡族君主所做不到的,所以北方民眾對苻堅很愛戴,我軍如果主動出師北伐,只怕當地民眾,不會支援我們,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援,加上南北的氣候,風俗大不相同,只怕收復兩京,會非常地困難。”

孫無終不滿地說道:“劉裕,話可不能亂說,北方百姓,乃是我大晉子民,一時落入胡人之手罷了,如果王師真的北定中原,他們肯定是簞壺盛漿,前來投效的,怎麼會幫著胡人來打我們呢?”

劉裕嘆了口氣:“卑職不才,也曾去過北方,當地早已非漢人天下,漢胡雜居,已近百年,並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對大晉忠誠,就好比王猛,他是個漢人,為何當年不跟著桓公的大軍回大晉,而是要留在北方做苻堅的丞相呢?這才是北方真正的民眾之心吧。”

劉牢之的臉色一變,沉聲道:“劉裕,你真的是滿口胡言,王猛這種人不代表北方的大部分人,就是你的京口,不也有那麼多南下的北方流民嗎?象檀憑之,魏詠之些人,不都是從北方南下?你難道視而不見?“

劉裕搖了搖頭:“劉將軍可以去問問他們幾個,他們當初都是約了幾十家人一起想走,但最後真正上路的,也就一兩家而已,還是靠了天師道的組織和接應,才能成行。大家都是農家子弟,田產祖墳都在那裡,如果天下大亂,自然南下歸晉,但要是北方太平,又何必冒著生命危險,背井離鄉呢?這才是人之常情吧。”

謝玄勾了勾嘴角:“劉幢主啊,你說的雖然有幾分道理,但要說北方父老,喜歡胡族的秦國勝過喜歡大晉,本帥還是不敢苟同的,就算他們不主動南下,只要我大軍一到,只怕也會前來相助的。”

劉裕微微一笑:“人都很現實,他們並不知道王師是不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