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章 漫步清遠市 (第1/1頁)

加入書籤

林海洋家附近的六小學,礦三中學都開學有一段時間了,林海洋看到小賣店裡的文化用品,賣出了不少,有的文具已經短缺了,所以打算去清遠市文化用品商店再去批發一些文具和文化用品。 林海洋安排好家裡的事情,正好現在三姐林海雲的孩子還不大,還沒有上小學,就讓三姐幫忙要看小賣店,加上母親王桂香也在家,所以林海洋一大早,不到八點鐘就放心的坐上公交車去清遠市裡了。 清遠市是一個地級市,人口80多萬,經濟雖然不是很發達,但也算附近方圓百里之內一個比較大的地級市了。 清遠市有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還有一個大型的地下商場,當然,一些各類的門店,專賣店也是不少的。 因為清遠市距離吉安省的省會長寧市距離只有一百二十里地,所以各大商場的進貨渠道還是比較暢通的,這也使清遠市各方面並不落後。 在煤礦上班的時候,每逢上夜班,早上八點多鐘下班的時候,林海洋就喜歡騎腳踏車到清遠市逛書攤,所以,林海洋對清遠市還是比較熟悉的。 林海洋找到清遠市最大的批發文具用品的,文祥用品批發商店,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選擇了很多初中生和小學生都喜愛的文具,書本等等,裝了滿滿兩大紙殼箱子。 那時候還沒有快遞,都是用公交車來回託運貨物,貨少時就給一元一件,相當於一個人的票價。 如果貨物比較多,或者包裝比較大,比較佔地方,那麼每件就要給五元,甚至更多。 和批發商店老闆約好了接貨的時間,需要當天的下午三四點鐘,林海洋到煤礦的公交車站去接貨,時間還很充足,林海洋就打算走一走,逛一逛。 在書攤上逛了一圈,買了兩本手相面相和掌紋診病的書,林海洋看時間尚早,還不到中午,就漫步來到了清遠市最大的購物中心門前。 清遠市購物中心一共五層樓,批發各種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等等。 購物中心緊靠寬闊南北馬路,大門向東,南面和北面還有兩個側門,但因為東面的大門,緊靠馬路邊,大門前面有寬廣的步行道,所以這也是行人最密集的地區。 來來往往的行人絡繹不絕,自然也就吸引了一些算卦,看相,起名等擺攤的的算卦師,在這裡擺攤等待客戶諮詢。 算卦擺攤的師傅,大多都是用一張厚紙或者紙殼,寫上服務的內容,比如六爻卦,批八字,看手相,看面相,起名,看風水等等。 當然,這裡的要價比較低,一般就是10元20元看一次,有的人就給五元錢也給看,起一個名字也無非就是30元,50元。 這些擺攤的師傅年齡也都比較大,年輕的50多歲,大一些的60多歲。 最大的是一位姓朱的老頭,據說只學了三個月就出來擺攤算卦了,但因為其相貌和藹可親,又長著一縷山羊鬍,看起來倒有點仙風道骨的意思。 所以雖然他水平不怎麼樣,但是每天客戶都還不少,這說明,玄學領域和中醫一樣,大多數人還是相信薑是老的辣,年紀大的水平高。 這裡面的高手幾乎沒有,有的雖然也有拜過師傅,但師傅的水平都不怎麼樣,徒弟可想而知了。 在購物中心門前擺攤算卦的師傅大約有七八位,基本上是每天必到,和上班一樣準時。 林海洋認識這些算命師傅中的兩位女性算卦師傅,以前來清遠市見過幾次,在旁邊看過她們給人算卦,所以也知道她們的大致水平。 女同志還是比較好說話的,性格會比較溫婉一些,相對來說,比男性更容易接觸,所以林海洋來過幾次以後,和兩位女性師傅也就熟悉了起來。 兩位女性師傅一位姓董,五十來歲,一位姓李,四十七八的樣子。 林海洋和兩位女性算卦師傅打了招呼:“董姨,李姨,你倆生意最近怎麼樣啊?” “生意不怎麼樣,價格還低,算卦的人又多,有時候一天就能掙個10塊20塊的,對付幹吧,再有半年我就退休了,等我退休有工資了,那幹不幹就不一定了。” 董姨嘆了一口氣說道。 李姨也撇了撇嘴也:“生意真不行,冬天凍著,夏天曬著,有時候一天一分錢沒掙著,沒人算,光禿,你說鬧心不鬧心?” 林海洋微微笑了笑,安慰兩位阿姨:“慢慢來吧,怎麼也比家裡待著強,出來就算掙不到錢,也就當散心了。” 三個人正在聊著,一位中年男士走了過來……喜歡凡人神算()凡人神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