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千四百二十九章 前出漢中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靖微微一笑:“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來了,大亮,你是不是也想說夷夏之防呢?”

李大亮嘆了口氣:“雖然現在是亂世,引蕃兵助戰也無不可,就象您剛才所說的,李唐也是引突厥兵助戰。但是據我所知,李淵這麼做,主要是要爭取突厥不是徹底倒向他的對手一方,當然突厥之所以助李淵,也是因為他們和隋朝是不可化解的死仇,如果能扶持別的反隋勢力消滅隋朝,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是隨著整個北方隋朝的勢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邊的關係也起了變化,李唐借突厥兵一向很少,最多不過數千人,而且也不讓他們打仗,這點跟劉武周動不動引數萬突厥大軍入寇,是兩回事,打下的地方,李唐也是以府庫中的金銀絹帛作為謝禮,並不允許突厥人擄掠,所以,北方的百姓士人都不認為李唐是突厥的走狗,還是認定他們是漢人政權。”

“這也是李唐在幷州這種地方比起劉武周更得人心的根本原因,師父,我既然已經效忠於你,那就必須對你進言。如果您真的要引蕃兵自立,那最後的結果,也就是劉武周,高開道之流,成不了氣候的。”

李靖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大亮啊,你說的很好,這些是忠言,我自然會聽,若不是這蜀兵不堪用,我也不至於這次要徵召這些異族軍隊。那爨宏達這回還了我的人情,會帶著南中蠻軍退回去,不過邦賽色則倒是有藉機入中原的意思,這點我還得跟他好好談談。”

“不過,我們自立的根本,還是要在巴蜀一帶,雖然北方的劍閣,霞萌關一帶歷來是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但事實上歷次關中軍隊南下入巴蜀,這些關卡沒有一次是能擋得住的,從秦軍開始,東漢吳漢,西晉鄧艾,北周尉遲迥,隋朝獨孤楷等,都是順利地突破川北要塞,直取成都,一旦正面攻破這些關卡,或者是出小路走山道入江油等地,成都是無險可守。”

“所以我們的出路還是要儘快地向東發展,打通去南陽的通道。與主公取得聯絡。你們說,有什麼辦法嗎?”

蘇烈點了點頭:“那就向北出擊,取漢中,然後轉道上庸,入南陽盆地,這條路跟主公的距離最近,但需要和李唐直接開戰,畢竟,出漢中後就可以出祁山進入關中,對他們的威脅太大了,到這一步,恐怕會和李唐直接開戰,也成為他們的首要打擊目標的。”

李靖點了點頭:“是的,現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徵召和訓練一支精銳的蜀兵部隊,根本無法正面和李唐對抗,漢中並不是我們現在能攻取的方向,我們能考慮的,只有順江而下,去對付蕭銑。然後從荊州那裡北上,與主公聯絡。”

李大亮睜大了眼睛:“蕭銑?他可是有四十多萬大軍啊,看起來同樣很難對付,而且,現在我們連夷陵一帶都沒有佔據,又如何能順江而下呢?”

李靖正色道:“這些不是問題,夷陵的通守許紹,現在遙尊皇泰主,主公現在還沒有自立,所以許紹現在名義上還是東都的官員,我們如果能取得和東都方面的聯絡,讓許紹聽我們的指揮,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夷陵了。”

蘇烈興奮地說道:“師父,這次讓我去東都吧,我一定把您在巴蜀揚旗的好訊息告訴主公。”

李靖搖了搖頭:“不,現在還不急,龐玉這回敗歸關中,我們可能會面臨一波李唐的報復,所以,守住北方的劍閣之地,才是要緊之事。我意,派兵出漢中,將之攻取,然後留三千人在那裡駐守,以維持和李唐的平衡狀態。”

李大亮奇道:“師父,您不是說不打漢中的嗎?怎麼這回又。。。。”

李靖笑道:“這是戰略權謀,大亮啊,我剛才說過,劍閣光靠守是守不住的,敵軍有無數可以突破的地方,蜀兵戰鬥力不行,不敢野戰,守要塞時不能出擊,長久必會給偷襲或者攻取。所以我們的戰線絕不能縮在劍閣一線,必須前出至治中。”

“現在漢中空虛,那個旁企地都可以一路南下,可見李唐的主力已經盡數去了關中和幷州,我軍這時候趁勝追擊,攻取漢中,問題不大,但如果我們在漢中屯有重兵,威脅到關中,那李唐必會派大軍南下攻擊,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是守不住的。”

“所以我們在漢中只留少量軍隊,作出無意進犯關中的模樣,現在李唐在河北,在中原同時與竇建德與主公為敵,這個方向是抽不出太多軍隊的,如果沒有威脅,應該能相安無事,我們抓緊時間,趕快訓練出十萬左右的精兵,然後一鼓作氣,順江而下,攻取荊州,這樣,才能打通和主公的聯絡。”

蘇烈歎服地長出了一口氣:“師父算路深遠,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