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灌鋼寶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江都,匠作坊。

這塊位於江都城南的荒地,已經被王世充開發成了一大片熱火朝天的工地,幾千個鐵爐在燃燒著,兩萬多名精赤著上身,肌肉發達的工匠們,在幾千名士兵的來回巡視下,再在揮汗如雨,打造著兵器鎧甲,另一邊,成捆的長槊,成箱的箭頭,一堆堆的刀箭,還有成套的頭盔,甲冑,按類別堆放在一起,如山嶽一般,在這片空場上形成了幾十個小丘。

王世充穿著一身輕便的紫袍官服,負于于背後,瀟灑地來往其間,這些工匠們都是他前幾次大戰後俘虜的那些義軍士兵,這兩次他沒有再象以前那樣殺俘,而是把這些人留了下來,用來打造兵器盔甲,這樣一來留下了一個好名聲,在眾多喜歡屠俘,築京觀的隋將中,顯得沒那麼殘暴,二來,也是儘量多地節省了人力,把那三萬多淮南兵全部變成戰兵,而這些輔助的工作,則交由俘虜們來負責,真的到了亂世,可以暴兵的時候,那這些人穿上軍裝就是兵。

王世充走到了一堆刀劍面前,陪同的劉黑闥笑著拎起了一口刀,用手指彈了彈刀身,“叮”地一聲,清脆響亮,在場的眾多將校都是老兵了,一聽就直點頭,喜笑顏開,劉黑闥說道:“虧了大帥的那些鍊鋼之法和灌鋼之法,這些刀劍,都是用百鍊精鋼所打造,可謂削鐵如泥,比起府庫中的那些個武器,可要強多了。”

王仁則抓了抓腦袋:“什麼叫灌鋼法啊,叔父,你教教俺。”

王世充微微一笑:“怎麼,仁則,你還想當鐵匠不成?”

所有的將校們都是一陣鬨笑,王仁笑不好意思地勾了勾嘴角:“藝多不壓身,多學點本事也總沒壞處,也許今年我獨領一軍時,也要教部下打造這些個精兵良甲呢。”

王世充點了點頭,說道:“難為你了,仁則,也好,今天我也就跟你說說這灌鋼法!”

王世充走到了一個鐵爐前,幾個工匠連忙行禮退下,王世充一指著那鍋爐中燒得通紅的鐵塊,說道:“人們在鍛打塊鍊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鐵裡面含了許多雜質,很軟,但鋼嘛,就象這樣。”

他說著,用鐵鉗夾起了一塊燃燒著的鋼塊,在空中搖晃解決存:“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

“後來,隨著工藝的進步,進一步發展到“百鍊鋼“技術。人們在打製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王世充說到這裡,笑著搖了搖頭:“但這樣的百鍊鋼,還算不上是宿鐵刀,你我這些將軍們用的刀,是用灌鋼之法煉出的宿鐵刀。”

王仁則睜大了眼睛,一下子抽出了自己腰間的那把大刀,左看右看,說道:“侄兒的刀,跟現在打的這些刀,有區別嗎?”

王世充點了點頭,沉聲道:“這就是要說到灌鋼法了,這灌鋼法最早是南北朝時東魏的一個刺史綦毋懷文所發明,先把生鐵和熟鐵以灌鋼法燒煉成鋼,做成刃口,然後“以柔鐵為刀脊,浴以5牲之溺,淬以5牲之脂“這樣做出來的刀稱為“宿鐵刀“,極其鋒利,能夠一下子斬斷鐵甲30札。”

“對於含碳量比較高的鋼,理想的淬火介質應該是:當工件在比較高的溫度時,具有較大的冷卻速度,在比較低,具有較慢的冷卻速度。這就需要採用雙液淬火法。綦毋懷文先用動物尿、後用動物油進行雙液淬火,能夠造出品質很高的“宿鐵刀“。”

王世充說著,走到了爐邊的兩大桶液體前,只見一桶盛著清水,而另一桶裡,則是一股子尿臊的味道,上面還漂著一層看著很噁心的油脂。

王世充笑著把這塊通紅的鋼塊,粹入了油脂桶裡,一片清煙騰起,惡臭撲鼻,不少將校都不自覺地後退了一步,而幾個工匠則趕快把另一塊看起來沒那麼紅的鋼塊粹入了清水之上,頓時騰起了一股撲鼻的嗆煙。

王世充點了點頭,說道:“這兩塊鋼塊冷卻的時間不一樣,所以裡面的強度,還有雜質的含量也不一樣,等粹得差不多時,則用兩塊普通的鋼塊,夾一塊好鋼,這樣一來,普通鋼塊作刀背,韌性強,而鋒利的鋼刃作刀刃,削鐵如泥,這樣既節省了成本,又讓刀可硬可軟,鋒刃無匹,所謂百鍊鋼,繞指柔,就是指這樣。”

王仁則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原來我們的刀,都是這樣打出來的,我說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