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起兵的疑慮 (第1/2頁)

加入書籤

遊元又驚又怒,他原以為第一個來抓自己的會是楊玄感的部曲,可沒料到是身後的官員中有人出手,他回過了頭,看到一張胖胖的臉,上面掛著得意而興奮的笑容,氣得一口濃痰噴出,直中這胖子的眉心:“唐禕啊唐禕,想不到你這肥頭大耳的傢伙,也當了反賊!”

這個一把抓住遊元的人,正是被李密所提過,那個精於謀劃,會打算盤的河內郡主薄唐禕,此人商賈之子出生,精於理財演算法之名,傳遍關東之地,所以李密這回特地請楊玄感從河內郡將其借調過來負責後勤糧草的籌算,可沒想到這個唐胖子,卻是第一個出手拿下了遊元。

隨著唐禕的出手,其他幾個官員也紛紛出手,一個個把唐禕按倒在地,甚至解下自己的腰帶,把遊元五花大綁了起來,大家都不傻,今天這架式,就算明知楊玄感造反,現在也不能公開反對,脖子再硬,也硬不過刀去,有唐禕當了示範,大家又怎麼會不跟進呢?

李密哈哈一笑,看著忙得一頭大汗的唐禕,笑道:“唐主薄,你果然是識時務的俊傑,也不枉我看中你啊。”

唐禕臉上掛著一副諂媚的笑容:“蒲山郡公看得起小人,是小人的造化,來護兒謀反,楊尚書幸虧在危急之時,識破了逆賊的奸謀,現在正是當機立斷的時候,切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遊元食古不化,死板教條,卻也未必是那來護兒的黨羽。”

李密點了點頭,看了一眼已經被人拿布堵上了嘴,憋得滿臉通紅的遊元,冷冷地說道:“那麼依唐主薄的意見,該如何處置此人呢?”

唐禕笑道:“記得當年楊諒謀反的時候,幽州總管竇抗,態度曖昧,既不發兵討賊。也沒扯起反旗響應叛匪,後來李子雄大將軍奉了皇命,繞道突厥漠南,到了幽州。一去就奪了竇抗的兵權,將之下到大牢,到後來平定叛亂之後,至尊才放了竇抗,並罷免其官職。以示懲戒,下官以為,對這遊元,當可依前例行事。”

李密笑了笑,對著楊玄感說道:“楊尚書,小弟果然沒有說錯吧,唐主薄果然應對得體,乃是棟樑之才啊。”

楊玄感也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就依唐主薄的話,把遊元押下去,嚴加看管。”

楊玄縱一揮手。王伯當晃著兩個肩膀,帶著幾個親衛把遊元給帶了下去,而遊元給架著向下拖的時候,還手足亂蹬,被布堵著的嘴裡,“嗚嗚嗚嗚”地響個不停,而那張老臉,也是悶得通紅。

楊玄感等到遊元給拖下去,再也聽不到聲音之後,威嚴的目光環視四周。沉聲道:“諸公,現在情勢緊急,我們手上的兵力不足,難擋叛軍。當務之急,是需要全城戒嚴,在城中徵發所有男丁,以及來往黎陽的民夫船工,迅速地武裝起來,還有。向州邊的所有郡縣發出通告,限他們一日之內,帶上郡縣兵馬,有多少來多少,速來黎陽集合,此外,徵發各州郡的府兵,三日內與我軍會合,一同平叛,一應軍械物資,全部來黎陽領取。”

元務本的眉頭皺了皺:“楊尚書,你的措施完全沒有問題,只是下官還有兩點擔心,這軍務之事,來不得半點馬虎,雖然下官人微言輕,但還想提醒一二。”

楊玄感微微一笑,這個當年只有十來歲的少年,現在已經長成了一個二十多歲,透著一股子精明與沉穩的年輕人,雖然穿著一身九品縣尉的綠袍,但仍然有幾分官家子弟的幹練與英明。他點了點頭,說道:“此是非常時期,需要集思廣益,大家有什麼意思,儘管說。”

元務本正色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們黎陽雖是後方轉運中心,但是軍糧與軍械,並不走我們這裡走,而是出刊溝直接上陸去歷城,現在這些物資多半被叛軍所得,我軍就算能短時間內募集一些忠勇之士,組織軍隊,可是這軍糧,又從哪裡能得來呢?”

李密哈哈一笑,對著趙懷義說道:“趙贊治,你來說說吧。”

趙懷義面有得色,不慌不忙地說道:“前一陣出現來護兒謀反的流言之後,楊尚書就秘密囑咐了下官,說是河北那裡盜匪眾多,而來護兒這支軍隊全由江南人組織,忠心可疑,我們黎陽乃是從河北和山東之地攻擊洛陽東都的必經之路,極為重要,不可失陷,所以需要準備一定的軍糧,以備萬一,就在三天前,下官已經從周邊的郡縣採購了供一萬大軍食用一個月的糧草,短時間內作戰,完全沒有問題。”

一群官員們個個面露喜色,或作恍然大悟狀,點頭不止,更是有幾個馬屁精豎起了大姆指:“楊尚書深謀遠慮,下官佩服,佩服。”

“楊尚書早有準備,平叛只在旦夕之間,我等願效死跟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