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四十章 破廟對 (第1/4頁)

加入書籤

pS:感謝書友xmqxJ,秋葉落飄零,不太喜歡看書的月票支援,新的一個月,求各種支援。

pS:看《隋末陰雄》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王世充微微一笑,衝著身後的魏徵點了點頭,魏徵向著二人一拱手:“魏某不才,有些話如骨骾在喉,想要一吐為快,不知二位是否能允許在下說幾句呢?”

李密對魏徵的態度要明顯好過王世充,連忙起身回揖道:“先生但說無妨。”

魏徵緩緩地說道:“二位剛才所說,確實是事實,大隋的國力空前強大,兵多糧足,四夷臣服,人心又思安,看上去關隴世家和山東大族都站在朝廷這一邊,確實是鐵打的江山,不要說在楊廣手上,就是再傳個兩三百年,也一點問題也沒有。可是問題就出在楊廣這個人身上,有他在,這看起來牢不可摧的大隋,就有亡國的可能。”

楊玄感眉毛一挑,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先生請明言。”

魏徵在廟中緩緩地踱起步來,左手揹負於後,而右手則做出各種手勢動作,以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輔助他口頭的表達:“楊廣其人,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好大喜功,如果要再加四個字,就是得位不正。這個人從小到大,一直在陰謀奪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刻不停地在壓抑自己的本性,一直在演戲給自己的父皇母后看,這一演就是幾十年,所以人格扭曲,心理極度陰暗。”

楊玄感哈哈一笑:“先生所言,倒是對楊廣最合適不過的概括。可這跟楊廣亂國有什麼關係?現在天下已在他手,大隋有著各項開國的祖制。他只要照做即可,在後宮享受他的美女,又怎麼會亡國呢?”

魏徵微微一笑:“楊廣如果只是一個單純追求享樂的人,那我們一輩子也沒什麼機會了。我朝以世家子弟治國,即使皇帝不理朝政,也會有互相制衡的世家子弟為他打理江山,不至於短期內崩潰,而本來可能引發內亂的宗室之亂。也因為楊廣截止目前已經剷除了所有的兄弟,楊俊、楊勇和楊諒已死(楊諒已於大業初年的時候在幽禁地死去,傳言是楊廣下毒所致),而皇太子楊昭名份早定,齊王楊暕又不掌軍,所以宗室藩王之亂,已無可能。”

李密嘆了口氣:“這樣看來,我等豈不是更沒希望了?”

魏徵脫口而出:“玄機就在於此,越是這樣看起來天下太平,越是底下暗流湧動。楊廣如果只醉心後宮,沉迷於享受,就算遷都洛陽,也不至於損耗多少國力,更不會動搖國本,濫用民力,但問題是他因為得國不正,又害怕關隴世家和山東大族奪權,所以想要有一番作為,證明他的能力比被他弒去的父皇要強。”

楊玄感的臉色一變:“此話怎講?魏先生。你的推測可有依據?”

魏徵正色道:“二位請仔細想想,楊廣為什麼剛一即位就要遷都洛陽,捨棄從西魏到北周再到大隋先後有近百年的關中之地?”

李密笑道:“這個很簡單啊,洛陽居天下中心。便於控制關東和江南地區,大興雖然是在關中之地,處形勝之地,進可圖中原,退可保關中,但畢竟偏處一隅。而且關中經驗豐富了五胡亂華以來的幾百年混戰,早已經殘破,糧食一直成問題,東漢和北魏在此前都遷都洛陽,這沒什麼奇怪的啊。”

魏徵反問道:“蒲山郡公所言極是,可洛陽有這麼多的好處,人口眾多,地處天下中心,商旅發達,糧食豐足,為什麼先皇平定南陳十五年了,也一直不遷都洛陽呢?”

李密撫了撫自己的鬍鬚:“這應該是先皇生性節儉,不願意濫用民力的原因吧,而且當時突厥還強盛,天子如果移駕洛陽的話,只怕對隨時抽調番上精兵抵抗突厥不利啊。”

魏徵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不會是主要原因,以在下愚見,先皇之所以不離開大興,而楊廣迫不及待地要離開,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關隴軍功世家!”

楊玄感猛地一拍手:“不錯,我也認同先生的判斷,只是因為關隴世家的原因,先皇在時,政策上極力籠絡這些世代為將的軍功家族,對外不斷髮動戰爭,給這些人建功立業的機會,還能讓他們以功蔭子,保持子孫後代繼續可以有爵位,可以當官,我家就是如此,所以先父對先皇是忠心耿耿,死而後已。”

王世充笑道:“可是你們越是忠於先皇,就越是讓楊廣心裡發毛,先皇是給他害死的,沒準哪天這訊息走露了,關隴忠臣們也許會起兵另立新君,所以上次我帶人圍攻大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