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五十九章 女相的真面目 (第1/4頁)

加入書籤

pS:感謝書友破滅神殤的月票支援。

魏徵嘆了口氣:“此人才華絕世,可是人品卻酷似乃父,那祖珽當年也可稱大才,可惜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貪汙腐敗,謀取私利上,甚至不惜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最後也落得個被人出賣,含恨而終的下場,不過也正因此,才僥倖躲過了北齊滅亡後對原北齊大臣,比如陸令萱穆提婆母子的清算,讓祖家不至於被斬盡殺絕。”

“可是祖君彥上次求官,還是靠的賄賂薛道衡,不然即使他文才再好,薛道衡也不會舉薦他,結果被皇上直接拒絕,甚至還因此大罵薛道衡,有皇上一代,只怕這祖君彥都不再可能當官,而太子殿下即位後,用他的可能也不大。”

“本來按說絕了做官之路的他,應該是很自然地被主公所招攬,可是我擔心的是這樣的人並無節操,機密之事不能和他透露,不然他真的有可能去告發主公以求進身之階,所以我剛才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向主公舉薦此人。”

王世充“哦”了一聲:“那麼玄成和此人熟嗎,可曾有過來往?有時候他父親人品不端,不一定代表他本人也是無恥小人啊。”

魏徵搖了搖頭:“我也只是聽過此人的名字而已,也看過他的文章,確實是才華橫溢,文才了得,若是作為文書,起草各種敕令,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王世充點了點頭:“此人現在范陽?”

魏徵笑道:“他沒當成官,自然只能回老家了。主公有意去范陽見此人嗎?”

王世充正色道:“范陽是一定要去的,五姓七望中的范陽盧氏,這些年一直沒有什麼人在朝中任重要的官職,但是仍然不失為北方的一等世家,正好此次一併拜訪,玄成可知盧氏有什麼出色的人才嗎?”

魏徵微微一笑:“范陽盧氏,乃是位列五姓七望的一等家族了,其最早的祖先乃是姓姜,齊國始祖姜子牙的後裔。因為封地在盧邑,故以地為姓,稱為盧氏,秦朝時的博士盧生。曾和徐福一起為秦始皇煉丹,後來隱居燕國的河北涿郡范陽,從此就在范陽定居,成為范陽盧氏的始祖了。”

“東漢末年的大儒盧植,當過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就是范陽盧氏出的最有名的人物,盧植因為在打敗黃巾起義後不肯向前來監軍的太監行賄,丟官免職,後來復職後又在朝堂上公開反對董卓專權,差點送命,還是蔡邕求情才保了性命,就此迴歸范陽老家隱居,而他的高潔之舉羸來了世人的尊敬,此後子孫世代在魏晉的朝廷中當官,盧家也就此躋身北方一流的家族。”

王世充笑道:“盧植可是一代大儒鄭玄的同窗好友。師從漢代大儒馬融,更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老師,可是大大的有名。他上馬能率軍平叛,下馬可以治學著書,實在是了不起的人才,只可惜他的著作都毀於戰火,現在找不到了。”

魏徵點了點頭:“是啊,只有他同學鄭玄注的易經現在流傳於世。盧植的子孫代代在魏晉當官,後來五胡亂華時,晉朝在北方最後的忠臣劉琨不甘滅國。在幷州堅持抵抗,而盧氏的嫡流子孫盧湛則投奔劉琨,當了他的秘書,負責起草文書。後來劉琨臨死前還對他念念不忘,作了一首贈盧別駕詩,流傳至今。”

王世充嘆了口氣:“何意百鍊鋼,竟成繞指柔,大英雄壯志未酬身先死,實在令人感慨。盧氏之名,也隨著這兩句詩一起流傳。只是這盧湛後來怎麼又投降了胡人,做了胡人政權的官員呢?”

魏徵微微一笑:“當時整個北方都淪陷了,胡人君主要想穩固統治,就得拉攏這些北方的漢人大族,而有一些大家族,如太原王氏,陳郡謝氏,譙郡桓氏等隨著東晉朝廷南渡長江,退保江南了,可盧氏,李氏,鄭氏這樣的家族卻留在了北方,進入胡人的朝廷為官,也讓漢家的儒學與傳統影響了這些胡人朝廷,最後到了北魏年間更是讓北魏拓跋氏皇帝下令全盤漢化,而五姓七望中最可貴的一點就是隻在這七個大家族之間互相聯姻通婚,並不與胡人混血,這樣就保證了這些漢人大家族高貴血統的純正。”

“盧氏的後人盧玄,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時代首應旌命,入局朝廷,代表了北方大世家對剛剛進入中原不久的北魏朝廷的絕對效忠,當時的盧家,崔家,鄭家互相聯姻,共同進退,當北魏重臣崔浩因為修國史時辱罵了北魏的先祖,全家被族滅的時候,盧家當時的當主盧度世因為母親是崔浩的妹妹,因恐懼而舉家逃亡,投奔滎陽鄭氏的當主鄭羆,被鄭家庇護,後來脫難後娶了鄭羆的妹妹作正妻,以加強兩家的聯絡。主公,這五姓七望間的關係,您應該清楚吧。”

王世充點了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