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56章 折翼天使 (第1/2頁)

加入書籤

“鄧艾,上海區負責人,歡迎你到魔都來。”女人坐到我的對面,拿出化妝鏡補了補妝後對我伸手道。

“你好鄧艾,其實我是姜維!”我伸出手跟人輕握了握。

“噗,你是第N個對我說這句話的男人。”鄧艾忍俊不禁的對我說道。

“男人...恕我直言,鄧小姐這樣的女性,確實挺吸引男人的注意。尤其是對於我這種成功的男人來說。”我拿起小勺兒在杯子裡攪和著對鄧艾說道。恍惚間我尋思著,她要是跟男票那個的時候,她男票喊出一聲鄧艾,會不會當場給萎掉?畢竟提起鄧艾這個名字,我們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那個攻進了成都,滅掉了蜀國的人物。

“你真是個表裡不一的男人,心裡想著齷齪事,嘴裡卻能這麼一本正經的跟人交流。”鄧艾風情萬種的白了我一眼,然後靠坐在椅子上說道。聽她這麼一說,我就知道我又遇上了一個能讀懂人心的女人了。

“這沒什麼可奇怪的,雙子座的男人,大抵上都是這樣。”我聳聳肩繼續跟人胡說八道著。

“謝謝!”侍應生把咖啡端了過來,鄧艾伸手輕聲跟人道了聲謝。

“這次搬動你的大駕,其實是有兩件事需要你的協助,或者說是幫忙吧。”等侍應生走後,鄧艾一邊攪動著杯子裡的咖啡,一邊輕聲對我說道。

“你說!”我將咖啡杯拿到一邊,示意鄧艾繼續往下說。說實話,對於咖啡這種東西,我始終覺得沒有喝茶來得合口味。各人的習慣不同,就如同吃慣了餡兒餅的,不一定能吃得慣披薩餅一樣。

“程小凡你是打算先難後易,還是準備先易後難?”鄧艾沒有直接說事兒,反倒是在那裡問我準備從何入手來。

“無所謂,難和易都是要辦的。你先說是哪兩件事我再考慮。”我端起咖啡杯,輕輕呡了一口說道。

跟鄧艾道別之後,我乘車來到了黃浦區太倉路181弄。這裡的建築,從上世紀2-30年代開始到上世紀中葉,再到如今,足足跨越了三個時期。各個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在這裡相互相容著。不管你是懷念以往,還是活在當下,甚至於憧憬未來,這裡都能夠找到你所喜歡的那種格調。

我腳下的,是一條勉強能夠容納三個成年人並肩而行的弄堂。弄堂兩側,是用青磚砌就的老式房子。房高二三層,玻璃窗對著弄堂,很有一些上世紀30年代老上海的風味在裡頭。往前走幾步,我甚至開始幻想著自己是那個挑著餛飩挑子的小販。夜深人靜之時穿梭在弄堂裡,敲打著梆子提醒人們要夜宵的趕緊。

然後二樓或者是三樓的小窗推開,一個燙著波浪卷的少婦又或者是一襲長衫書卷氣很濃的男子用繩子吊下來一個竹籃,籃子裡放著一個碗還有錢。待到餛飩熟時,幫人盛到碗裡。人家就會輕聲道謝,然後拉著繩子將夜宵提回房內細嚼慢嚥的品嚐起來。生活雖然不易,倒也樂在其中。

逐漸深入弄堂,兩側的民居也就多了幾分商業的氣息。有懷舊的茶館,書屋,甚至是老式的剃頭鋪子。有不少上了年齡的遊客會駐足觀看,拍照留念。當然你若是想十足十的當一次顧客在此流連片刻,那也是可以的。各鋪面的老闆和夥計,會依照以往那樣的服務,依足了規矩給你來上一套。剃的是鍋蓋頭,用的是門口煤爐上炊壺裡燒開的水。甚至於連臉盆,都是掉了瓷的搪瓷盆。書屋裡的書,大抵上還是豎版從右向左讀的那種。而茶館,則是供應大碗茶還有瓜子等物事。總之,真想懷念一下過去,進店坐一坐總歸能找到幾分感覺。

“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穿過腳下這條里弄,眼前是一處十字窄街。民房的外牆上,刷著上世紀中葉很流行的各種標語。眼前有一不大的牌樓,牌樓上張貼著偉人的畫像,街邊高音喇叭裡,正播放著這首在當時來說膾炙人口的歌兒。一群群學生模樣的人,穿著軍裝戴著紅袖箍。他們模仿著當年的“紅衛兵”,正不停地往各自“食堂”里拉著客人。

再往前走,穿過這個十字街,我就來到了一片新天地。雖是白天,可是這裡依舊能夠看見不少的老內和老外們出入在廣場四周的酒吧裡。各色的酒吧,各色的光怪陸離,各色的人種。要不是偶爾會聽見一聲冊那,我還真有種置身於國外的感覺。

“折翼天使!”我來到一處酒吧門前,仰望著它中英文對照的招牌,我知道我找到了地方。酒吧很有特色,修建得如同教會一般。門前有一兩米多高的石臺,石臺上還立著一個只有半邊翅膀的鳥人。好吧,是天使。酒吧的門緊閉著,門前有一條溫馨提示:本酒吧營業時間,晚上八點至次日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