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四十七 一切有為法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雄寶殿。

如來佛祖端坐蓮臺,兩眼半闔半睜,神情似笑非笑,就那樣默默注視著身下一眾老和尚大和尚小和尚,誦經。念得什麼經?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香火繚繞不絕,木魚奪奪有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觀眾生皆一相,即為佛相。眾生見佛得萬相,即為眾生相。木魚聲聲,晨鐘悠揚,這正是南山禪宗的早課,誦經。早誦經,晚論禪,既入佛門,這經文自然是不得不念的。當然這個不得不說是的一干小和尚,南山禪宗的早課對於小和尚們來說卻也是一件苦差事,一干小和尚直念得昏昏欲睡頭是越垂越低,眼看就要:“咚!”

不是木魚,敲的腦袋。

一個小和尚抱頭大叫一聲,左右看看,接著誦經。

“咚!”

又一個小和尚抱頭大叫一聲,左右看看,接著誦經。

“咚!咚!咚!”一個老和尚,一個面色愁苦的老和尚拎棒槌走來走去,那是所有小和尚的噩夢第三隻眼。當個小和尚,真的不容易,早修行,晚修行,一天下來累個半死,總是捱打還睡不醒!尤其這個地方比較容易犯困,而犯困這個東西又是很容易傳染的:“咚咚咚咚咚咚咚!捱打也不長記性!”

方丈空聞當先而坐,身披袈裟面色莊重。空聞方丈學識廣博佛理精深,說來那是遠近聞名無人不敬。而之所以說他是南山禪宗的另一塊兒金字招牌,正是因為空聞老和尚的佛學法理無人可及。南山禪宗有三塊兒金字招牌,一為定海,打遍天下武林揚名;一為空聞,論遍天下佛界揚名;一為靈秀,醫術通神百姓稱誦。此為南山禪宗三寶,也是南山禪宗得來偌大聲望的緣由。

現下只有兩寶,靈秀和尚是從來不做早課的。

晚課也不做。每天不是窩在房裡看醫書就是跑到山上採藥。

除卻下山,十幾年來都是這樣。

靈秀不是一個好和尚。

定海立在眾僧身後,眼望佛祖這般想著。空聞是一個好和尚,可是空聞不會武功。所以空聞也不是一個好和尚。定海如是想著,心裡嘆了一口氣。定海更加不是一個好和尚,從當了和尚的那天起就不是。定海認為,南山禪宗幾百個和尚,可是沒有一個好和尚,所謂的三寶也不過是個虛名,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

如果沒有無禪。

定海老和尚有一個比天還要大的野心,那就是將南山禪宗這三寶集於一身,將無禪小僧打造成一個完美的和尚。繼而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一代高僧,從而使得南山禪宗萬載不倒永世留名!每每想到這個宏大而美好的計劃,老和尚便會心潮澎湃激動得不能自已,話說原本定海心中的最佳人選是靈秀,可是靈秀——

靈秀資質過人天賦極高,早在二十年前便佛武雙絕遠逾同門,加上模樣生得端莊俊秀,正是當年繼承禪宗衣缽的不二人選。是這樣的,當年的靈秀之於定海,正如此時的無禪。可惜有一天,靈秀外出遊歷回來之後,忽然就,瘋了!那一天靈秀火燒藏經閣,水潑佛祖像,神情癲狂胡言亂語見人就打!

靈秀瘋了。

那是定海老和尚心中永遠的痛!

瘋病好了以後,靈秀再不誦經不再修行,將自己關在房裡枯坐三月,然後便跑下南山。

不知所蹤。

反常之事必有其因,當年此事鬧得南山大亂天下皆知,引為禪宗之恥!

卻是何故?何故使人性情大變?何故使得僧不是僧?變故於何時何地發生無從得知,便以禪宗上下多方打聽之下,也仍舊是那個結論——

沒有原因。

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眼見靈秀如此,定海老和尚當年的錐心之痛至今,不提了,不提了,都是陣年舊事,好在其後有了無禪,使得定海本已死了的心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而且是越燒越旺漸漸燒掉了當年心裡的疑惑。靈秀何以發瘋,只有一個人知道,就是空聞。空聞是靈秀的師父,靈秀是空聞唯一的徒弟,靈秀也是空聞從山下撿回來的,空聞看著靈秀一天天長大,比靈秀更知道靈秀——

知見障。

知見障為三障之一,又稱所知障,說的是對於法界實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為佛道上的障礙。試問,誰人能夠真正做到無所不知?禪宗之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知見障,或執或破,卻也沒見一個人如靈秀這般發了瘋的!只有空聞知道,可是空聞不說,靈秀之所以瘋,正是因為靈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