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四十三 面壁如何 (第1/2頁)

加入書籤

面壁。

——定海如是說。

面壁。

——空聞如是說。

面壁。

——靈秀如是說。

面壁——

無禪去面壁。

小和尚剛剛回來,還沒有回房歇一下,就要一個人去面壁思過了。為什麼?因為這是定海說的。為什麼?因為無禪犯了錯?難道這是一種懲罰?錯錯錯,在定海老和尚眼裡,無禪絕對不會錯,而老和尚也絕對捨不得罰他。那又是為什麼?因為,因為,因為老和尚無法容忍紅塵的氣息玷汙純潔的小和尚,哪怕一點點。

哪怕只在轉瞬之間。

無禪去面壁,無禪一樣很歡喜。無禪經常去面壁,無禪每一次都很歡喜。無禪無論做什麼都很歡喜,哪怕是師兄弟們誰也不願意做的面壁。黑暗山洞,陰冷之地,那是何其難熬的漫長孤寂,而這一去,便是一月。但對於無禪而言,一月只是一天,也是一轉眼就過的時間,面壁就像吃飯睡覺那樣簡單。

行在熟悉的路上——

走過熟悉的房屋——

穿過熟悉的山林——

來到熟悉的地方——

這是一個山洞,生在一面平緩的山壁下,草木掩映不見洞口形狀,望來隱蔽而幽暗。只是一個山洞,洞口裡面不過一間屋子大小,除了石頭和牆壁,四處只有灰灰暗暗,散發著潮溼而清冷的氣息。就是這樣普普通通一個山洞,這裡便是無禪以往面壁的地方,呵!無禪又來了,無禪來面壁,無禪歡歡喜喜一個人走進山洞。

所謂面壁,不過面對石壁而坐,靜心清修摒除雜念,使心如石壁般堅固,使紛亂念頭再也不能侵入,從而靜默思過,從而入定去心魔。說來不復雜,著實不簡單,一個人獨處之時容易靜心,卻也容易孤獨寂寞。相傳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曾面壁靜坐十載,坐得對面石壁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卻不知這個活蹦亂跳的小和尚面壁,又是如何?

無禪面壁盤膝而坐,兩手相疊置於丹田處,慢慢閉上眼睛。

對於無禪而言,面壁就是打坐,一向如此。

于于無禪而言,打坐就是睡覺,一向如此。

無禪睡著了。

打坐亦是修行之法,其根本有三:不動心,數息,破生死關。這三樣定心凝神堪生死,實為修行重中之重。

無禪一樣也不會做。

無禪在睡覺,不知心何以動,不知氣息如何,意在似睡非睡無生無死之間,任隨功行周天,一遍一遍又一遍,任隨真氣流走四肢百骸經絡脈穴,緩緩緩緩沉降丹田。有如入定,亦非入定,無禪在睡覺,不知不覺在練功,小和尚一直就是這樣睡覺的,睡覺時練功也是早就養成的習慣——

無禪記得,最初好像不是這樣的。許是習慣成自然,許是天分,許是好許是壞,又管它!師父說過,只要無禪心無雜念,無禪的金剛不壞功就能這般練。所以無禪向來練功就是打坐,打坐就是睡覺,好像睡睡醒醒坐了又起練來練去也沒出過什麼差錯,無禪不知道,無禪也問過:師父師父,什麼是雜念?

師父只是笑。

一覺睡醒,已不知過了多久。

無禪睜開眼睛,但見四下依舊昏暗——

哦,還是白天。無禪明白了,無禪起身去洞口。

洞口一籮大饅頭,外加清水一罐。

無禪是餓醒的。

哈哈!有吃有喝,吃飽就玩,玩過再睡,這樣的生活多麼快樂!

——這就是無禪的面壁生活。

如何?

無禪在望著石壁上一隻小小蝸牛,小小蝸牛也在安靜地打量著無禪。

山洞外面蟲聲歡快蟬聲熱烈,無禪一點也不覺得寂寞。

忽然,小蝸牛動了!

小蝸牛緩緩地爬著,朦朧的光線中兩隻驚喜的大眼睛看著小蝸牛:“停,停,到了!”

無禪認識這隻蝸牛,知道它爬多久會歇一下——

果然!小蝸牛乖乖停在了無禪指定的地方,一下把頭縮回小殼裡,似乎睡著了。

哈哈哈哈!無禪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合!

快看!快看!又來了一隻大蜈蚣!大蜈蚣又黑又亮身子又長,更有很多很多的腳,悉悉索索爬得飛快,不好!大蜈蚣張牙舞爪衝著小蝸牛去了!怕是——

無禪眉頭緊皺,心裡有些擔憂。

小蝸牛不會被吃掉的,無禪看到了。大蜈蚣吃掉了小蝸牛,無禪看不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