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十七 騎馬蹲襠 (第1/4頁)

加入書籤

武,從戈從正,引戈而行,出之以正天下。一說從止,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止戈興仁,不戰而勝,天下以歸心,聽起來很有道理,很美好。奈何道理是道理,現實是現實,實際情況是——只要有交集,便會有紛爭,便有武力的存在。小至垂髫孩童,大至耄耋老者,下至匹夫之爭,上至傾國之役,縱觀古今盡覽中外,多少人為這一字頭破血流,及至命喪!又有多少人因此血流成河,積骨成山!

生命何其可貴,明知不美反而行之,為何,卻是為何!非但世人如此,飛禽走獸游魚爬蟲亦是這般,為了食物也好,為了配偶也好,為了地盤也好,反反覆覆鬥來鬥去鬥個傷筋斷骨你死我活!許是天性罷,一般教人無語。還有一類,打鬥純為取樂,天生的是非人。更有一類,竟然甚麼也不為,為打而打,為鬥而鬥,惟恐天下不亂!那是天生的戰士,令人歎為觀止。

無論正戈止戈,這個“戈”總是少不了的。無戈何以正?無戈又止何?這個戈,猶如虎豹之牙,又如鷹鷲之爪,提在手裡就是刀槍劍戟,上了戰場就是攻守利器。戈為器,又非止器,心中有戈,萬物俱為戈!人之拳腳,正如禽獸之爪牙,那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拳打腳踢,人人不用學也會的。正義之師也好,不良之行也罷,終究少不了動用武力。而萬事萬物各有其道,武亦如是。

修而成其技,集而成其術,習而成其藝,通而成其道。

自古時而至今朝,或以典籍相傳或以手口相授,無數先人千錘百煉心血凝結而成,謂之——

武學。

這是一種能力,這是一種本事。且不說學成傲視天下,也不提學以保家衛國,習武,不只為了強身健體,也為了保全自身。生逢亂世人如蟻蛭,若無自保之能,實難獨善其身。人,只有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生活,或者生存下去。對於方道士而言,武功是必須要學的。不但要學,而且要學好,這件事情方道士是十分重視的。方道士學武功的目的很單純,那就是——

不給人欺負。

至於欺負別人,那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欺負人要建立在不被人欺負的基礎上,那是一個遠大的目標,現在來考慮不切實際。方道士捱打大夥兒都看到了,誰個下的狠手兒也不用再說了。方道士以前也捱過打,而臉還經常捱打,什麼時候兒也不用再提了。方道士雖然不說但是心裡有數兒,有冤報冤有仇報仇,這些都是記在本子上的,將來是要找回來的。若想實現目的,若要達成目標,必須落實到行動上,這一點方道士也是十分明白的。說了這麼多,大夥兒也都明白了——

今日,習武。

期盼已久的一天終於來到了,我們的大英雄終於要上路了,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文武雙全,懲惡揚善的大志向終將得以實現,便在此時!此刻!天色陰沉,寒風呼嘯,方道士昂首挺胸傲立場中,一時感天嘆地,只覺胸腔之中一股豪氣驟然衝起,直入雲霄!

“方殷,去一旁扎馬,你幾人,隨為師熟習七十二路擒拿。”呂道長一聲吩咐,小道老道各行其是,有練有問,有學有教,庭院之中一片歡騰。腕如此旋,指這般刁,腰這樣擰,臂那樣壓,師父師父,成是不成?徒弟徒弟,好或不好。一個個態度嚴肅又認真,連說帶比劃,全不管那呆立一旁的英雄年少。

“扎甚麼馬?哪裡又有馬?”方道士手足無措,茫然問道。呂長廉聞聲看過一眼,知他確是不知,便走到近前,肅然道:“馬即馬步,扎馬即是立馬步樁。此為武學之根基,強筋骨,健體魄,亦可靜心養氣,莫以等閒視之,萬萬不可輕忽!”聽他說的頭頭是道,方道士深以為然,點頭道:“是是是,這馬,怎麼個扎法兒?”

“兩腿平行蹲立,腳尖平行向前。兩膝外撐,膝不過足,胯向前內收,含胸拔背勿挺胸,胸平背圓,兩手若抱球,頭頂如線懸,這樣——”

呂道長言傳身教,方道士頻頻點頭。

“我會了。”方道士微微一笑,刷地擺了一個架勢。雖然差強人意,卻也有模有樣,呂道長輕輕頷首:“尚可。”立馬步樁,天下門派各有其法,並無高低上下之分。少頃呂長廉稍加點撥,前後看看,點頭道:“便如此。”天才就是天才,一學就會,那還用的著說麼?方道士暗歎一句,得意道:“這個容易!你看,比坐著叉開點兒腿,比拉屎蹲高一些,這就成了!”

呂道長無語。

方道士立起身,撣撣衣角的灰塵,微笑道:“好了,這一樣學成了,學別的武功罷。”呂長廉不語。方殷看他一眼,皺眉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