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十三 一戰成名 (第1/3頁)

加入書籤

呂長廉耳聞目睹用心體會之下,心中不祥之意愈來愈盛!與這小徒雖是相處未久,可也多多少少知他幾分脾性同,此時若他胡叫亂罵也就罷了,但如此老實聽話,可以見得,這蔣師叔怕是真的要,吃不了兜著走了!但見蔣長老猶自語重心長滔滔不絕,又怎留意那小道士兩眼中的,一絲狡黠——

正自心驚之時,二人果然語氣轉急,暗道不妙之際,一老一小已然翻臉!老道長直氣得臉上變色鬍子亂顫,不顧儀態指鼻怒斥:“好你個無知小輩,真個不識好歹!枉費我一番心血良言忠告,你竟,你竟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小道士不屑搖頭,連連冷笑:“白毛兒老道,你這是自找的!老子用你來說教?哈哈,逗你玩兒罷了!”

逗你玩兒?這都當太爺的歲數兒了,逗著好玩兒麼?眾道聞言目瞪口呆,師叔祖身臨其境,用心體會之下已是氣急敗壞,豎掌作刀便待劈死這大逆不道的徒孫!師父師祖心無二意,徒子徒孫一般下場,總算方道士命大,這次換過呂道長來解圍:“師叔息怒,息怒!以理服人,以德教人!”老道長長吐一口濁氣,呼呼喘道:“朽木不可雕也,豎子不可教也!哎,長廉,師叔方才實是,實是錯怪了你!”

兩個饅頭,一點兒破事兒,竟是鬧了個沒完沒散,齋堂裡火工道人也不耐煩了,走過來連聲催促。事小是事小,規矩是規矩,小事上破了規矩,破了規矩是大事!一眾老道早已離去,在場就數喜愛抱打不平的蔣道長德高望重,儘管已經氣了個半死,仍然還需作個了結:“無上天尊——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小小道童,念你無知,放回饅頭,這便去罷。”老道士終歸修行日久,胸襟寬廣,轉念便已心平氣和,雲淡風輕。

方道士點頭稱是,將饅頭懷裡一揣,抬腳便走。

“這!回來!”轉眼老道長怒意已如潮湧,吹鬍子瞪眼大喝道:“放下饅頭!再走!”方道士一扭頭兒,奇道:“這都放回去了,你還有完沒完?”老道長怒極反笑,伸手一指:“放在桌上!”方殷面色恍然,轉身行至桌前,乖乖掏出饅頭放在桌上:“這樣?”老道長鬆一口氣,點頭道:“便如此,孺子——”方殷抓起饅頭,轉身就走。老道長見狀一怔,皺緊白眉:“你!回來!”方殷邊走邊笑:“你叫我放回去,又沒說不許拿!走了,不用送!”

方老大慣於胡攪蠻纏,和他糾纏在一起,什麼事兒都鬧得沒完沒了,和他攪和在一塊兒,什麼人不死也得脫層皮。這一饅頭事件,在場人人歎服,也是嘖嘖稱奇。旁觀者清,此人雖是初次認識,以後還是不認識為好。而不得已認識了方道士的幾師徒,更是不得已受到牽連,本就差強人意的形象再次一落千丈!

當局者迷,白毛兒老道不知深淺,自告奮勇將此事攬於身上,半步之差,半世修行付諸流水,難以善終,一生英名毀於一旦。莫道危言聳聽,凡事皆有因果。若不是老道長氣糊塗了,其後果也不至如此嚴重。又怪得誰來?要怪只怪他:處於劣勢仍是不肯認輸,敗局已定猶自負隅頑抗,倚老賣老無視後起之秀,自以為是一意見個真章——

真章可以有,後浪推前浪,成敗眨眼事,勝負轉頭空。

老道長上前一步,攔住方道士。

方道士止步不前,瞪住老道長。

一老一少一上一下對視片刻,二人同時退後半步,戰役打響——

此役日後廣為流傳,鬧得上清滿山皆知,眾人或貶或褒或笑或嘆,且看!

“小子休要無事生非,我不與你一般見識,且放下手中之物,跪地認罪領罰!”

“老道你別沒事兒找事兒,本人不吃這一套!這饅頭我是拿定了,要跪你跪!”

“黃口小兒!無理取鬧!你既行為不檢,又不尊師長,當真是罪無可恕!無上天尊在上,貧道今日要替天行道!”

“好你個老雜毛兒,敢罵老子?反了!你上來試試看?看我不把你打得滿地找,哈!你這牙都沒了,這叫老而不死!”

“你!無上天尊——貧道身在此地數十寒暑,處事閱人多矣,如你這般蠻不講理之人,卻是平生僅見!”

“哼!老道你別胡說八道,本人最是講道理了!頭一回見?哈哈,今兒再叫你開一回眼,看好!就不破規矩,我照樣兒能把饅頭帶出去!”

“小輩無知,太過猖狂!你聽好,兩條規矩——其一,飯時一過,齋飯不得再行入腹;其二,出門之時,齋飯不得帶在身上。”

“說好了?”

“正如此!便這兩條,看你如何將手中之物帶出門去,貧道拭目以待!哈!今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