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六 傳劍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劍枉死,生之劍。

一劍貴生,死之劍。

一劍足歷,生之劍。

一劍寡聞,死之劍。

一劍極樂,生之劍。

一劍忘情,死之劍。

一劍問心,生死之劍。

這就是問心劍法,問心七劍,一劍也是千劍萬劍,說的正是七種劍意。

慕容公子已然明悟六劍,獨有最後一劍問心,半通不通,將破未破,遲遲不得解。

枉死之劍,告誡之劍。

貴生之劍,殺人之劍。

只以枉死之劍,公子縱橫天下,貴生之劍出時,劍下向無活口。

不過區區兩劍,已然道盡生死,餘者何意?又將何為?

足歷之劍,思辨之劍。

寡聞之劍,裁決之劍。

人之一生,只以區區生死二字又豈能道盡,是與非,對與錯,成與敗,得與失,一切意味盡數蘊於足歷劍中——

足歷一劍,變化萬千。

然是非對錯易辯難辨,然成敗得失只在轉眼,縱然曾經滄海,滄海不過一粟,於生死之間一切的一切仍不過是過眼雲煙——

足歷至繁,寡聞至簡。

又是兩劍,道盡人生,餘者何意?又作何解?

極樂是為夢想,每個人的夢想,公子享盡極樂,是以可得極樂。

極樂之劍,究極之劍。

物至究極,已然入道,自極樂之劍伊始,乃至忘情,直至問心,是為真正超凡脫俗的三劍。

至情之人,方可忘情。譬如友情,譬如愛情,譬如親情。忘情之意意在不留一絲遺憾——

忘情之劍,圓滿之劍。

“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問心,為什麼,又會有問心之劍?”方道士,奇怪道。

“問心之劍,就是前六劍的總和。”慕容公子回答道:“若使問心之劍,當是無心之人,只因劍法可以圓滿,然而人生從無圓滿。是以問心之劍,取自無悔之意。”

“聽不明白。”方道士,老老實實承認。

其後又道:“無心之人,豈非死人?怪不得你使不出來,原來這問心之劍,原本就是死人才能使的!”

“不錯。”慕容公子笑道:“一個人,只有到了瀕死之時的那一刻,始知心中是否真正無憾無悔,所以說——”

“所以說,極樂究極人劍。忘情已是神劍,那麼問心當屬——”

“鬼劍!”二人異口同聲,說罷一齊大笑:“可不就是。鬼才使得!”

說話,是在坤寧宮,也就是虞後宮中,長孫老道的舊居。

樹下,一人舞劍,一人靜觀。

話說,原本二人是要比劍,在方道士的強烈要求之下,慕容公子終於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他一次。

公子只出一劍。結果就不說了。

枉死之劍。

原本方道士,以為自己天縱其才。又得高人傳授道統,辛辛苦苦練了一月有餘。沒日沒夜地練會了各種各樣的神功絕學,完全擁有了嚮慕容公子發起挑戰的資格。結果就是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完全就是沒有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剛剛膨脹起來的自信心再一次遭到了極為現實的無情打擊,以及言語上的無盡羞辱:“方寸掌?毫釐指?戴天履地?指劍齊天?”

一劍。

“紀之,我就說過,指法掌法輕功身法,你是可以練,但是一定要有重點。”

“……”

“你要練指,就要以指為主,你要練掌,就要以掌為主,你要練拳,就要以拳為主,你這東跳西躥地瞅得我眼都花,那我就只好,哎!”

“……”

“紀之,切記,習武有如做人,當得戒驕戒躁,萬莫急功近利,在這一點上你就不如無禪,你看無禪,只以一套十八羅漢拳,足以,紀之,你不要哭。”

“我沒有哭!”

“古人云,益友者三,首奉正直,紀之,哭了,就是哭了,你不能不承認,因為這是事實。”

“奸人!卑鄙!”

“我也知道,你不服氣,益友者三,次奉誠信,紀之,輸了,就是輸了,你不能不承認,因為……”

他自慢條斯理說話,孔老夫子般地教育,方道士簡直氣炸了肺!在這裡,還是要解釋一下,以方道士的武功,無論如何也不能一招之下受制於人,縱然對手是劍術通神的慕容公子。而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狀況,完全就是因為慕容公子卑鄙無恥,暗算於人,以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