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 圜丘祭天 (第1/3頁)

加入書籤

《易經》說卦:乾為天,為圜。

古以圜丘祭天,見於周禮。

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

其注稱: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自然之丘圜者,應天圜也。

三月二十二,辰時之初。

城北,圜丘祭壇,隆景朝十年一度的祭天活動如期舉行,這是一個舉國歡慶,更可以說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天公作美,萬里晴空,儀仗隊是鑼鼓喧天,觀禮臺上人潮人海,隆景帝元吉、虞後、眾妃、八王、千餘文臣武將,數十萬的隆景將士以及數百萬的隆景百姓齊至,連同四海英雄八方豪傑雲集拜賀,共襄盛舉:“聖天子即位二十有二載,既正郊祀,既崇廟祀,乃稽古禮發綸音,尊嚴父以配帝開明堂而大享歲,天海澄霽有五色雲氣抱日光,採絢爛熠,耀如綺臣民瞻呼久之不息……”

禮部尚書嚴微,奉立祝板,誦祭天文,洋洋萬言,詞藻華美,不提。

其後,帝入幄次,更祭服,迄盥,至二成拜位。隨後迎神焚柴,奏迎神樂,皇帝升壇至一成,至香案前跪上三燭香,復位,行三跪九叩禮。繼而至神位前跪進玉帛,進俎。行初獻禮,此時樂奏,舞千戚舞,皇帝至神位前跪奠爵。讀祝官讀祝文,行三叩禮。帝復位,易文舞。復行亞獻、終獻。三獻畢。飲福受胙,撤饌送神。至燎所,帝至望燎位。半燎,禮成。

最後,以上種種程式走完一遍以後,太陽公公就來到了人們的頭頂上。

好戲就要開始了。

說過,祭天拜神,只是一種形式,此時等若前戲。老皇帝不信這個,要是依著老皇帝的脾氣那還不如直奔主題。主題就是天下第一武道會。老皇帝好這個,所以也很著急。隆景帝尚武,隆景朝尚武,隆景人人尚武。所以這一次沒有允文只有允武,要的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意思,那也沒辦法,這樣才公平,就說當著各國大使的面兒你給他來個大海啊都是水,駿馬啊四條腿,誰又能領會其中高深妙絕的意境?

文化可以相通,但是不能比較,孰高孰低?誰好誰壞?你評我評?

還是他評?

不如不評。所以不比。

所以無能大仙很生氣,無能大仙生氣地坐在場下,萬人中央。並沒有感受到一絲榮光~

話說,無能大仙已經許久都沒有露面了,按理說這件事情在常人看來那是幾乎完全沒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無能大仙已被這個世界遺忘。當然這件事情。也是說來話長,無能大仙至今已然入學一月有餘。自是刻苦攻讀,真正允文允武,還專門特意為此次活動準備了一首詩,以期與天下所有騷人墨客以及那些所謂文豪大神一較長短——

豈不知,來了才知道,根本就沒有這一個環節。

那就算了,真是掃興,又失去了一次名揚天下獨領的機會,當然生氣歸生氣,無能大仙也並不覺得是有多麼可惜。

想必所有人都很失望!

真是文學界的大損失!

當然了,說到吟詩作對,也沒什麼,都弱爆了,作為一個全才,無能大仙真正的強項也不光是詩,還有論文。

現下,無能大仙正在趕製一篇論文,名字叫作《論書院和監牢之間的統一分立辯證關係》。

你看,就是這麼牛逼!

當然牛逼人物,還有一個節目:“無能仙哥!無能仙哥!”

第一個節目,是大型樂器演奏:“無能仙哥!快!該到我們出場了!”

第二個節日,是大型兒童歌舞:“上!上!上了!”

左是袁天一,右是厲小小,連同周圍三千小朋友一起衝向場中——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

……

……

這是唱得楚辭,天問,非常之長,非常之難背,反正無能大仙是一句也沒有背過,因此只好混跡其間,濫竽充數。而這,也是無能大仙生氣的原因之一,這可都是一年級,二年級的同學們,還讓人死記硬背這好長一大篇兒,這也太難為人了,對於小朋友的身體頭腦與心靈都是一種嚴重的摧殘。所以說,無能大仙不是不會背,而是根本就沒有學,以此抗議,以示抗爭,以為對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