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3章 113 (第2/2頁)

加入書籤

大戲看完了,還走到其他生產大隊去看。

瑞和看過一次戲之後就沒再去,接連幾天和張大山夫妻一起去走親戚,等親戚都走過了他就很少出門,連李大水找他出去放鞭炮看電影他都不去,問他在家做什麼,他只回答:“看書呢。”李大水很是無法理解,可拉也拉不動拖也拖不走,只好自己去找別人玩兒去了。

看書還真的不是藉口,瑞和手頭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錢之後就特地去找書看,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目標:他想讀書,以後考大學。

原身以前念過書,只念到小學二年級,為了幫忙家裡自留地的

農活,和許多小孩一樣隨便念念就輟學了。

在工廠那幾個月瑞和一直都有在思考,怎麼樣做才算得上“人生贏家”。

瑞和想,至少上輩子原身沒有的財富,他要為張小山得到。後來他又想,一直在工廠裡並不是長遠之計。張小山的記憶又在告訴他,一直在廠裡做苦力是沒什麼前途的。國營的廠子在現在是金飯碗,包分房,福利好,人人爭破頭要進去,可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歷迅猛發展的浪『潮』將把許多國營廠子企業拍死。

上美村竹器廠只是鄉鎮小廠子,是澄陽市南路的竹器廠下屬外包的小廠子,因此在澄陽市的總廠倒閉之後,上美村這個小小的廠子就隨著消失了。礦山路那邊的糖廠多撐了兩年,在七年後也要重新改制,大批工人下崗。

瑞和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再來找新出路。他將目光放在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復上,那是下鄉知青實現回鄉夢想的最主要途徑,也是農村戶口的人們想要進城的好時機。張小山的記憶其實並沒有給瑞和留下許多有用的東西,他活得封閉沉默,不關注國家大事,知道股票卻不會炒股,知道以後會有新功能的手機膝上型電腦,可他也沒用過更談不上知道其中的核心技術了。

張小山勤勞、埋頭做苦力,這個蓬勃發展的經濟社會和他似乎毫無關係。

思來想去,只有讀書上大學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他打算考師範大學,因為張小山記憶裡有一個遠房親戚在高考恢復後考上師範大學,畢業後工作包分配,分在市裡一個高中做老師,工資高又體面,當時在村裡讓村民羨慕極了。

而要高考,他就得有高中學歷。時間太緊了,他需要在這五年裡先得到小學畢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