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五章 四王八公,抄家賴大 (第1/4頁)

加入書籤

次日,大朝會,太和殿中氣氛一片肅穆凝重。

元康帝身穿明黃色龍袍,站在陛階之上,怒視下方群臣,臉上滿是青色,眼中閃爍著憤怒之光,他萬萬沒有想到大臣們居然會和他哭窮,面對南方大雪,國庫無錢的狀況,他們依舊是不願還錢,只是一個勁讓元康帝寬限些時日,等他們慢慢湊錢。

“朕可以等得起,南方諸省的百姓可等不起,難道真的要看著百姓遭難,起了騷亂,你們才高興嗎?”

眾位大臣再次拿出了沉默是金的大招,低頭不語,讓元康帝怒火中燒,再也壓抑不住,怒聲道。

“今日你們就在太和殿中待著吧,什麼時候願意還錢,什麼時候再離開,朕還就不相信了,治不了你們!”

說罷,元康帝坐在了龍椅之上,閉目不言,他就和大臣們耗下去了,看誰耗得過誰。

借錢容易還錢難,元康帝的遭遇充分彰顯了一個道理,欠錢的才是大爺,即使欠皇帝老子的錢也是一樣的。

賈昶站在殿上,神色淡淡,他是朝中新貴,在邊境大戰的時候,得了不少好東西,又不奢靡,所以倒是沒有向國庫打白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賈昶武道精神,身體強健,不要說站上一天了,即使是三天三夜,對他而言也是輕鬆異常。

但是朝中的許多大臣就不同了,尤其是文官,一則有些人年紀大了,經不住折騰,二則即使年輕,也是手無縛雞之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擔,站了一天,腰痠背痛,餓的前胸貼後背,陸陸續續有人求饒,開口願意還錢了。

看來古今都是一樣,要想讓人還錢,就要耍些手段,逼得身欠錢之人不舒服,才能討回錢來。

傍晚時分,大臣們陸陸續續開口,剩下大都是勳貴武將,他們家大業大,富貴久了,大手大腳,花錢無數,就屬他們欠錢最多,最少的也有數十萬兩銀子,包括寧榮二府。

元康帝見這些人硬挺著,就是不願還錢,一時間也沒有辦法,總不能真的讓他們站到死,不少人已經是承受不住,臉色慘白,栽倒在地了,繼續下去意義不大。

元康帝怒哼一聲,起身離了太和殿,回了乾清宮,再想辦法,如今有了文官要還回來的銀子,足以賑災了,也有個小一千萬兩。

第三日,元康帝再次召開大朝會,除了安排賑災事項,依舊逼迫剩餘的臣子還錢,甚至還派出了催債的隊伍,若是一月時間到,依舊不還錢,就罷官抄家,流放嶺南。

一時間,朝野譁然,不少膽小的大臣,開始連夜將銀子還給了國庫,只是四王八公,武勳集團,依舊是硬挺著。

勳貴們有的是不願意還錢,有的是真的沒錢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抱團前去求見了太上皇,太貞帝,希望他可以為自己做主。

太貞帝年紀大了,念及舊情,安撫勳貴們幾句,說是會讓元康帝寬限些日子,其實不過是糊弄他們,畢竟勳貴們欠的可是他們大乾王朝的錢,他怎麼可能會自己打自己的臉,讓元康帝難做。

四王八公之中有些人看不明白,還真的以為靠著太貞帝,可以和元康帝扳扳手腕,對著幹,真是不知死活,甚至和忠順王搞到了一起。

忠順王乃是太貞帝當年最疼愛的小兒子,與元康帝一母同胞,本也有望登上皇位,只是沒想到元康帝半路殺出,成了九五至尊,心中不服氣,沒少拉攏朝中大臣,寄希望於元康帝坐不穩龍椅,被太貞帝廢除,自己就可以坐上那夢寐已久的寶座。

這日,北靜王府下帖,邀請四王八公聚會,商議此事,寧榮二府都接到了帖子,又因為賈昶出身榮國府,貴為武安侯府,也在邀請之列。

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之世襲三品昭毅將軍孫石光珠,再加上寧榮二府的賈珍,賈赦,武安侯府的賈昶,其他幾位郡王並不在神京城中,只是府中後輩參加了聚會,因此八公各府也都來了許多人,一同熱鬧。

原來當年這四王功勞最大,及今子孫猶襲王爵,不同於八公,地位尊崇,只是如今只有北靜王水溶在神京城中。

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容貌秀美,性情謙和,又因當年四王八公交情極深,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一輛馬車在官道之上賓士,停在了背景王府外,李虎從馬車之上跳下,撥開了車簾子,對著閉目養神的賈昶說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