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十二章 太公釣魚,文王託孤 (第1/2頁)

加入書籤

話音未落,姜子牙一提竹竿,一條活蹦亂跳的錦鯉就被掉了上來,姜子牙笑道。

“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魚兒這不就上鉤了!”

姜子牙釣的就是西伯侯姬昌這條大魚,姬昌一開口,魚兒就上鉤了,這正是天道機緣顯化。

姬昌頓時拜服,對著姜子牙極為敬重,邀請他出山,共謀大業,擔任西岐丞相。

姜子牙隱居渭水,就是為了等待西伯侯姬昌,倒也不拿架子,欣然同意,二人攜手一起走出了山林。

姬昌將姜子牙讓進了行輦,親自為姜子牙駕車前行,一直到了官道之上,足足行了八百步。

姬昌為姜子牙拉了八百步的車,姜子牙為姬昌建立了八百年的王朝,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姜子牙進了西岐,萬民爭看,無不欣悅;姜子牙至朝門下馬,西伯侯姬昌升殿,姜子牙朝賀畢,西伯侯姬昌封姜子牙為右靈生丞相,姜子牙謝恩。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其時君臣有輔,龍虎有依。

姜子牙相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西岐起造相府,此時有報傳進五關,泛水關首將韓榮,具疏往朝歌,言姜尚相周。

韓榮知西伯侯姬昌聘請姜子牙相周,忙修本差官往朝歌送去;非止一日,官差將奏本送往了朝歌。

那日正好趕上比干看本,比干身為大商丞相,當初和姜子牙相處甚歡,瞭解極深,比干見此本姜尚相周,沉吟不語,仰天嘆息道。

“姜尚素有大志,今左西周其志不小,此本不可不奏。”

比干抱本前往摘星樓來候旨,紂王宣比干覲見,紂王看著抱著奏本的比干,詢問道。

“皇叔有何奏章?”

比干臉色鄭重,十分沉重的說道。

“汜水關總兵官韓榮上本,言:‘姬昌禮聘姜尚為相,其志不小,東伯侯反於東魯之鄉,南伯侯屯兵三山之地;西伯姬昌若再有變亂,此時正是刀兵四起,百姓思亂。況水旱不時,共貧軍乏,庫藏空虛;而聞太師遠征北地,勝敗未分,正是國事多艱,君臣交省之時,願陛下聖意上裁,請旨定奪。”

恰逢北伯侯崇侯虎候旨覲見,紂王將之召進殿中,問道。

“卿有何奏章?”

北伯侯崇侯虎躬身一禮,回道。

“臣奉旨監造鹿臺,整造二年零四個月,今已工完,特來複命。”

紂王聞言大喜,對北伯侯崇侯虎讚道。

“此臺非卿之力,終不能如是之速。”

北伯侯崇侯虎不敢鞠躬,謙虛道。

“臣晝夜督造,焉敢怠玩?故此成工之速。”

崇侯虎監工建造鹿臺,興師動眾,集各地名匠,聚全國財寶,死傷人丁無數,百姓們怨聲載道。鹿臺的建造為殷滅亡敲響了喪鐘。有詩云:

剝民膏脂作臺堤,作起臺堤日已西。

牧野師興蘇困苦,朝歌戈倒望雲霓

九州寶貨勞心貯,一旦灰塵戰馬蹄。

想是積財冤未散,曉來猶如亂雲迷。

紂王建造鹿臺一是為了固本積財,長期駕馭臣民,二是討好妲己,遊獵賞心。根本不關心百姓死活,見崇侯虎忠心耿耿,十分盡心,對其說道。

“你來的正好,今姜尚相周,其志不小,汜水關總兵韓榮有本來奏。為今之計,如之奈何?卿有何謀,可除姬昌大患?”

崇侯虎對姜子牙並不瞭解,更是不服姬昌賢明,反駁道。

“姬昌何能?姜尚何物?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名為相國,猶寒蟬之抱枯楊,不久俱盡。陛下若以兵加之,使天下諸侯恥笑。據臣觀之,無能為也;願陛下不必與之較量可也。”

紂王本也對姜子牙並不重視,只是礙於比干的面子,才稍稍重視,聞言說道。

“卿言甚善。”

紂王遂將此事放下不提,氣的比干甩袖離去,對崇侯虎說道。

“鹿臺已完,朕當幸之。”

崇侯虎一位順從紂王,笑道。

“特請聖駕觀看。”

紂王聞言大喜,傳旨排駕,攜著妲己和後宮佳麗三千,一同往鹿臺玩賞,君王如此荒唐,活該那殷商亡國。

有詩為證:“鹿臺高聳透雲霄,斷送成湯根與苗;土木工興人失望,黎民怨氣鬼應妖。食人無厭崇侯惡,獻媚逢迎費仲梟;勾引狐狸歌夜月,商家一似水中飄。”

不久,紂王就剖比干之心,作羹湯療妲己之疾。崇侯虎更是紊亂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