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十六章 到底闖了多大的禍?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七十六章 到底闖了多大的禍? 杜書記拿起顧秋留下的那幅新作,又看看牆上掛著的鄭之秋的《破陣子》,兩者居然一般無二,連細微之處都模仿得沒有半點區別,如果不是因為沒有落款,乍看之下還道是影印出來的。

很明顯,兩幅作品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可杜書記萬萬沒想到,這個顧秋年紀輕輕,能這樣的書法造詣,因此他立刻斷定,對方就是鄭之秋的門徒。

吃完飯,把顧秋遞交過來的檔案袋裝進包裡。

二點半上班,杜書記一點鐘就趕到了辦公室,把檔案袋開啟,仔細看起了這些材料。

這是安平縣紫荊園失火案的材料,何漢陽在材料上說,安平縣公安政法辦事不力,要求上面派遣調查組進入安平。

杜書記皺了眉頭,“這個何漢陽到底玩什麼把戲?一件小小的縱火案,值得如此大題小作?”

楊秘書在旁邊站著,杜書記把材料一扔,“你怎麼看?”

楊秘書輕輕道:“我倒是覺得可以派一個調查組下去歷練歷練一下。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安平縣公安政法系的部分同志,倒是懶散慣了,也該給他們敲敲警鐘。”

秘書說的是歷練,這裡包含的內容就多了。

杜書記的兒子小馬,在市紀委工作,這歷練的意思,很明顯。

果然,紀委書記趕到的時候,再徵求他的意見,紀委書記道:“我看就讓小馬帶兩個人下去轉轉。年輕人,應該多給他們機會歷練一番。”

這話還真說到杜書記心裡去了,而楊秘書聽了後,心裡更加興奮,因為他與紀委書記的意見一致,這叫什麼?英雄所見略同!對,就是這句話。

杜書記道:“那就你去安排吧!”

再英明的領導,畢竟也是人。

能有一個機會鍛鍊一下自己的子女,為何不可?再說,這件事情也不是太複雜,何漢陽的目的,只是打擊一下當地不法團伙。或許這中間,存在著某些內幕,倒是正好給杜小馬練練手。

顧秋當然並不知道,何縣長沒有將全部的舉報材料交給自己,他只是將紫荊園失火案往上報,尋找支援。或許何縣長對顧秋並不完全放心,沒有把全部的賭注押在他一個人身上,又或許,他另有安排。反正領導的心思,一般人琢磨不透。

調查組的事情決定,也有很多的因素,如果杜書記的兒子杜小馬沒在紀委,可能這案子就交給其他的部門,或者直接一下電話壓下來,責令安平縣政法系去辦,至於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這就難說了。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事不論大小,成功與否,都取決於很多因素。

環境,人物,還有當事的人心態等等。

楊秘書和市紀委書記的推薦,直接影響了杜書記的決定,一個調查小組由此產生。

顧秋和從彤回到安平,一路上,從彤好奇心很重,問顧秋為什麼要找杜書記?害得自己白白擔心了半天。

顧秋呢,又不好跟從彤講這中間的內幕,只能含糊其詞。

從彤哪裡這麼好敷衍?她盯著顧秋問,“那幅鄭之秋先生的《破陣子》作品,出自你之手?”

顧秋抹了把汗,知道這事情怕是瞞不過從彤了,只得厚著臉皮應下。

從彤瞪著驚訝的大眼睛,雖然她曾一度懷疑,但親耳聽到顧秋承認後,還是震驚不己。真的想不到,從彤居然有這等本事。

從彤在心裡又驚又喜,再看顧秋時,總覺得這傢伙有點高深莫測。

顧秋說,“當時也沒有辦法,只能出此下策。”

從彤倒是沒有責怪他,畢竟顧秋為了自己老爸的事,付出了很多,換了一般人,那是絕對避之不及的事。顧秋怕她擔心,告訴從彤,那幅字已經掛在了杜書記的書房。

從彤頓時就要暈過去了,“天啦!你到底闖了多大的禍?”

聰明過人的從彤馬上意識到,“你今天來找杜書記,故意用同樣的一幅作品,來引起他的注意。原來你早有預謀。”

顧秋解釋道:“我們別無選擇,如果不這樣做,怎麼見到杜書記?真憑那幾個毛筆字,肯定打動不了杜書記。只有讓他看到同樣的作品擺在眼前,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那你就不怕杜書記責怪?畢竟湯書記送給他的字,也是我們送的。”

“這個不必太擔心,因為剛才我在杜書記家裡,發現他牆上掛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贗品。”

“什麼?”從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