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21章 視察利滋縣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1121章 視察利滋縣 關於武源市政府決定公開招標,同時大興土木,搞城市建設的時候。萬天海在電視上公佈發表宣告,萬天海國集團為家鄉交通建設無償捐助二百萬。

他這的舉動,讓很多企業暗暗叫苦。

萬天海捐了錢,其他企業能不捐?本來這個修路,除了政府撥款,還有群眾集資。

萬天海帶頭捐錢,一些工作人員就會拿這個說事,其它企業捐也不是,不捐也不是。

不過修路出錢出力,很多人都是極力支援。

一些群眾甚至自發起來捐錢,想把家鄉的路修通。

他們這代人,走這種泥濘爛路很多年了,如果能把路修到村裡,水泥硬化,這對他們來說,也是解決了多年的疾苦。

所以修路的事情,響應還是蠻積極的。

顧秋安排了個時間,去利滋縣視察工作。

根據顧秋一慣以來的作風,他出巡,一般都是輕車簡從。所以這次去利滋縣,只有秘書長印國安和宣傳部長呂建勳相陪。

再加上電視臺的記者,一行不到十人。

沒有警車開道,簡簡單單四輛車子,直達利滋縣。

在武源市整個地區來說,利滋縣屬於中等水平。地方幹部以縣委書記薛利民,縣長趙祥和為首,率縣常委班子在邊界迎接書記到來。

顧秋和呂部長,印秘書長下車後,在跟利滋縣班子交流的時候,顧秋說,“現在全省基本上都通高速了,你們這條路也應該修一修。”

高速公路的出現,自然也是體現當地經濟水平的價值。

薛利民和趙祥和說,“的確有這個想法,我們正在努力中。”

顧秋道:“我們武源市有全省第二個機場,這是我們的優勢,除此之外,我市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你們可以在這上面做做文章。當然,農業發展也極為重要,現象不是流行綠色環保食品嘛,你們朝這個方面發展,市委市政府將努力為你們打造消售平臺,確保你們的產品及時銷售出去。”

到了縣委後,顧秋說,“利民同志,祥和同志,我有一個建議,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旅遊區的手工藝品被國內外遊客十分看好,你們可以集中剩餘勞動力,搞幾個這樣的生產加工廠,把我們這裡的手工藝品,當做一種文化產業來發展。到時讓宣傳部的同志,給你們多做宣傳。”

薛利民自從上次被顧秋批評過後,他已經極力向市委靠攏。聽到顧秋給他們提方案,薛利民就點頭稱是。

這次顧秋前來視察的首要專案,就是公車改革。

這也是顧秋到武源市之後,最為耀眼的改革專案之一。所以,薛利民等縣委常委,帶著顧秋,呂部長等人,檢查了他們在公車改革制度中取得的成果。

整個縣委班子,所有單位車輛一律改用普通牌照,取消了象徵特權的一號車,二號車等。

所有單位車輛,都要打上公務用車標記。

而且車輛入庫登記,上報到縣政府,再在縣電視臺公佈。哪些單位有多少輛車,什麼車牌號等等。

在顧秋來利滋縣之前,薛利民等人就做了大量的工作。

把大街上打掃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看上去有種國慶大閱兵的氣勢輝宏。

顧秋是午飯後去視察的,吃了飯之後,並不象其他領導那樣,先休息二小時,再出來活動。

顧秋是吃了飯,半小時後出來視察大街,深入群眾瞭解市民的生活。

隨行人員,縣委班子方面,只留下薛利民,趙祥和。利滋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大縣。

這裡工業專案極少,一些零零碎碎的加工廠,根本不足以支撐利滋縣的經濟。

所以顧秋建議他們搞有地方特色的環何食品和農作物。此刻走在大街上,倒也是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很多穿少數民族服飾的男男女女,成了這個城市靚麗的風景線。在顧秋的心目中,這些少數民族的特色,一定要保留。

因為這是一種民族文化,也是幾千年積累下來的財富。之前一直有這個想法,此番他又冒出這個念頭。

象程家姐妹,她們的寨子裡大部分被同化,漸漸失去了那份新穎,顧秋多少覺得有些遺憾。

前面的街道上,一群城管在維護大街上的秩序,一名老婆婆和一名十幾歲的少女在街上賣手工藝品,正被一群城管喝叱。

由於今天有領導視察,所以城管在這幾時間內,將大街上的小商小販,清理得乾乾淨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