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劣質甲冑,逼朕殺人咯?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充說道:“官家,臣這就讓人去將甲冑送來。”

“不必了,朕親自去看看。”

“官家,甲冑所存之處在修繕,過去恐有不便。”

“甲冑在何處?”

“在軍器衣甲庫。”

“弩箭和刀在何處?”

李充作答:“在軍器弩箭庫和南外庫。”

“帶著朕去檢視一番。”

“官家……”

“怎麼,有何不方便之處?”

“並無……並無不方便之處。”

趙寧先是來到軍器弩箭庫,巡視了一番弩箭,包括床子弩,神臂弩。

軍旗弩箭庫是存放弩箭的武庫,但生產弩箭的地方叫弓弩院。

大宋朝的弓弩院產能非常旺盛,據史料記載,弓弩院每年要製造各種弓、弩、箭簇、弓弦等共計1650多萬件。

這說明大宋朝的分工流水線已經十分發達,各個崗位的專業度也已經很高。

雖說對外的武力薄弱,但武備的產能卻吊打了同時代的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而且軍備製造體系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例如規定每7人9日比較造弓8張,8人6日造刀5副,3人2日造箭150支。

這些全部是明文規定的具體任務。

趙寧又去南外庫取了一些刀劍和鐵骨朵。

最後才到軍器衣甲庫。

李充本打算安排人去取幾副甲冑,被趙寧叫住,他自己親自進去,參觀了軍器衣甲庫。

然後,他隨即抽取了幾副甲冑出來。

又命人將甲冑掛在木頭人身上。

然後讓隨身的禁軍開始測試這些甲冑。

先是用弩箭射擊,箭簇擊在甲冑上並不能擊穿,只留下一些淺淺的凹痕。

隨後再用刀劈,刀也無法劈開,直到用鐵骨朵,甲冑明顯凹陷了一大塊,甚至有一些地方的線出現鬆動。

趙寧不由得心驚,鐵骨朵破甲果然不是史書吹噓的。

要知道大宋朝的這種魚鱗甲,防禦力是非常高非常高的,這一身甲冑的重量就高達50斤,再加上持有斧頭、鐵骨朵這些鈍器,一個大宋步兵的負重差不多快70斤了。

這種裝備,刀劍根本沒有作用,只有鈍器才能殺敵。

所以翻開史書你會發現宋朝的名將們用的都是鈍器。

宋朝的這種重步兵叫做步人甲。

據說金軍赫赫有名的鐵浮屠,就是根據步人甲改編來的。

“去,再去抽查一些甲冑過來,趙鼎,你帶著人去抽查。”

“是。”

趙鼎帶著禁軍開始在周圍隨機抽查。

他自己先轉了一轉,觀察得非常仔細,然後再帶著人四處隨機抽樣起來。

最後將抽出來的甲冑掛在木人上,開始測試。

一邊的李充已經滿頭大汗。

荊超手中拿著一把弩弓,一箭射向剛剛取過來的甲冑,一聲悶響,甲冑竟然被一箭射破了!

張叔夜大吃了一驚,他立刻走過去,用手摸那副甲冑被射破的地方,然後仔細檢視起來。

“這鐵……這鐵有問題!”張叔夜沉聲道。

趙寧說道:“那幾副也都試試。”

荊超接下來再一連測試了十副,其中有八副被射破。

趙寧拿起一把刀,一刀砍過去,砍出一條深深的痕跡,再多看幾刀,甲冑竟然被刀砍破了!

趙寧隨手將扔到一邊,臉色已然陰沉下來:“是這弩箭和刀的威力太大,還是這甲冑的材質太差?”

李充嚇得連忙跪了下來:“官家恕罪,這些甲冑都是很久以前的,可能是年歲久遠變質。”

趙鼎說道:“這些甲冑都是最近三年鑄造的,我在挑選的時候,檢視過上面的標識。”

“到底是怎麼回事?說!”

“官家饒命,這些臣也不知道。”

“你身為軍器監的監官,跟朕說不知道?”趙寧一把奪過一支鐵骨朵,狠狠砸在面前的甲冑上,將那甲冑砸得破碎了一大片,大怒道,“朕要你有何用!”

李充嚇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張叔夜、趙鼎、荊超留下來,其餘人都出去。”

“是。”

其餘人都到了外面。

趙寧看著李充,說道:“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充猶豫不決,趙寧說道:“你就這麼不想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