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86章 放回去的狗咬人了(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乾順三歲繼位,當時西夏國內太后黨專政,軍隊廢弛,官吏腐敗。

在這種情況下,西夏多次被宋軍擊敗。

後來李乾順甚至逃到了沙漠中,由遼國出面去汴京調停,宋徽宗趙佶不得不給遼國面子,宋軍才就此作罷。

等李乾順長大一點後,就開始決心改變。

李乾順是一個帝王手段十分厲害的人,在他的巧妙經營下,提拔新人,壓制太后黨,逐漸剪除西夏朝堂過去的勢力,改革了許多新的政策。

在李乾順對朝堂格局的安排中,最大的特點是多方平衡,相互制約。

例如李察哥領了軍政,但是罔常則是副樞密使,罔常是太子的岳父,這個身份就讓無數權臣巴結他,形成了新勢力來制衡李察哥。

而在行政方面,宰相嵬名安惠和李察哥也是死對頭,更重要的是,李察哥是用來制衡嵬名安惠的。

對外的政策,李察哥親宋,嵬名安惠親金。

有這兩條線,對宋金的關係,隨時可以做靈活處理。

在外族方面,任用蕭合達對党項貴族形成掣肘,用人宋人任得敬,任得敬作為大宋文官,有著豐富的行政治理經驗,這樣可以對嵬名安惠在行政方面有掣肘,並且推行漢化。

西夏朝廷的運作,是非常全面的。

然而,封建帝制,往往權力過於集中,容易在傳位的時候失控。

李乾順不是沒有安排接班人,可任得敬生出了異心。

此時外部戰爭的失利,以及趙官家對嵬名安惠的允諾,也逐漸將各方勢力掣肘平衡的優勢打破,從內部開始瓦解西夏朝廷,製造矛盾衝突。

最糟糕的局面就是,西夏目前沒有一個人能服眾。

此時臨時帶領鐵鷂子軍團的任得敬不行,樞密副使罔常也不行。

平衡是需要有一個掌控大局的人的,如果沒有這個人,就不存在所謂的平衡了,而是分裂。

這個道理和漢初劉邦集團很相似。

很多人說韓家天下是韓信打下來的。

但韓信知道,劉邦才能坐那個位置,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

因為除了劉邦,第二個人站出來,誰都不服。

劉邦就是那個能控局的平衡者。

這就是領導。

西夏快速失去了這個領導,太子昏迷不醒,任得敬的行為太多疑點。

隨著李察哥進入興州,興州的政局快速發生變化。

原本還迫於任得敬淫威的一部分大臣,轉而投向了李察哥,連鐵鷂子副統領李仁孝都轉向了李察哥。

誰讓任得敬是一個宋人呢?

而且還是投降過來的宋人。

張春明是這樣對李察哥說的:“必須殺了任得敬,快速平息內部不同的聲音,否則必生內亂。”

李察哥當天就採納了他這個建議。

進城後,李察哥召集眾人到了大殿上,公開對所有人宣佈:是任得敬派人襲擊了太子,任得敬是宋人的細作,意圖在這個時候分裂大夏!

任得敬立刻出來說道:“晉王,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我是細作,我可是忠於大夏,忠於陛下的!”

李察哥問道:“那為何你帶著鐵鷂子回了京師,陛下卻不在?”

“是陛下讓我帶領他們切斷後路!”

“放屁!你當陛下和你一樣蠢?”李察哥當面怒斥道,“鐵鷂子乃是我朝精銳中的精銳,陛下會讓你帶領鐵鷂子切斷後路?待在身邊難道不是更好?”

李仁孝似乎反應過來,他出列說道:“任得敬,到底是怎麼回事?”

任得敬額頭冒冷汗,卻繼續狡辯道:“我只是執行陛下的命令!”

“來人!”李察哥說道,“任得敬是宋人的奸細,還欺騙了陛下,立刻推出大殿斬首!”

“晉王!”任得敬跳了起來,“你不能殺我,我是當今陛下的祖父!”

“你不過一篡逆之輩,還敢在此大放厥詞,來人,推出去砍了!”

任得敬立刻對其他人說道:“難道你們要眼睜睜看著李察哥專權?”

罔常站出來說道:“立刻殺了任得敬!”

任得敬看著李仁義說道:“救我!”

李仁義沉默不言。

任得敬被拖出去,他大聲罵道:“我為你們做了那麼多事,你們竟然如此對我,你們這些蠻夷,不要臉的蠻夷,恩將仇報!你們不會有好下場的!”

當外面計程車兵正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