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6章 誓死的衝鋒!(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兩軍的前鋒軍從最開始的相遇,派遣小部分精銳,到逐漸增加兵力,到西夏前鋒被擊敗,再到此時西夏的京師戍衛軍前來支援。

破甲箭讓宋軍停下前進,快速列出長槍陣。

此時西夏新的前鋒,在使用完破甲箭後,明顯打壓了幾分剛才宋軍那不可一世的戰鬥氣焰。

隨後西夏的鐵甲騎兵從兩翼開始出動。

按照李遇提供的情報,李乾順一共有五萬騎兵。

右路的一萬騎兵已經被打崩了,左路的李察哥有一萬,中路有三萬。

中路有八千鐵鷂子,還有兩萬二千騎兵是類似柺子馬一樣的中型騎兵。

這個數量就非常可怕了。

試想想,一萬騎兵是什麼概念。

每一個騎兵橫向間隔十米,如果橫豎各100匹,縱橫就是一千米。

一般的足球場長度也就105米,一萬騎兵列出來,相當於10個足球場的長度。

兩萬二千騎兵,橫豎相當於22個足球場的長度。

當然,李乾順沒有一口氣把中路的三萬騎兵全部派出來,除了鐵鷂子以外,正常的中型騎兵數量在一萬,分佈兩翼。

另外一萬二千中型騎兵沒有上來的原因是,在後方潛伏,尋找無時無刻不在變動的戰場的可乘之機。

畢竟這種中型騎兵與鐵鷂子不同,鐵鷂子負責在宋軍軍陣鬆動之時橫推,這種中型騎兵是可以快速迂迴作戰的。

他們可以蟄伏在後面,可以隨時將打擊快速突進戰場裡。

此時西夏前鋒左右翼各五千騎兵,規模也已經很大了。

他們從兩翼展開,如同一隻雄鷹展開了一對巨大的翅膀,開始朝李世輔的左右翼推進。

更可怕的是,這兩支騎兵,都配置了長槍。

一旦中型騎兵配置長槍,意味著要做衝鋒。

這也表明,西夏人非常清楚普通的弓箭對宋軍的步兵方陣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時代不一樣了,雙方的披甲率大增,傳統騎兵那種衝到附近以弓箭射擊後快速迂迴而走,以此給敵軍步兵造成心理負擔的放血戰術,已經不適合如此的宋金夏之戰。

能幹到鐵甲步兵的,要麼是破甲箭,要麼是重砲,要麼就是騎兵那可怕的衝鋒。

此時正面會戰,西夏人選擇了以中型騎兵來做衝鋒。

只見那左翼那五千騎兵,浩浩蕩蕩而出,無數鐵蹄在地面嗒嗒作響。

戰馬嘶鳴此起彼伏,騎兵紛紛豎著長槍。

一眼望去,鐵甲如海,長槍如林,彷彿望不到盡頭。

最前面的一排,呈現出錐形,足有近千米長。

右翼的五千騎兵也同樣如此。

他們起初是正常的行走速度。

等距離宋軍左右翼大約三百米的時候,開始加速,是小跑。

前排最先加速,如同海浪一樣往前推進過去,後面的緊跟而上。

如此,鐵蹄變得急驟起來。

地面的積雪也被鐵蹄震得飄舞。

等進入兩百米左右的時候,這些鐵甲騎兵開始衝鋒。

左右兩翼都開始衝鋒,速度越來越快。

“殺!殺!殺……”

漫天的喊殺聲,彷彿要將遠處的古長城震得崩塌。

宋軍左右兩翼的長槍兵站在盾牌後面,他們明顯感覺地面在顫抖,在下沉!

宋軍軍陣中立刻飛出一片片密密麻麻的箭雨,黑壓壓的,升起來,朝西夏騎兵壓過去。

只見一些戰馬中箭崩倒在地上,後面的戰馬快速繞開,繼續往前衝。

速度越來越快,在宋軍發出兩波箭雨後,最前面的騎兵狂潮已經到了宋軍的面前。

西夏騎兵群的長槍瞬間紮在了宋軍的鐵盾上,形成一股磅礴之力,而宋軍長槍也扎進了西夏騎兵的馬腹中。

鮮血噴湧而出,戰馬哀鳴,沒有衝破宋軍的防線,疲軟地倒在陣前,上面的騎兵也倒下來。

但是,西夏人的衝擊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緊接著後面的狂風暴雨般的衝擊就來了。

甚至戰馬被前面倒地的戰馬絆倒,直接倒在了宋軍的長槍上面,將突出來的密集長槍壓彎下去,上面的騎兵往前栽倒,砸在鐵盾上。

後面的騎兵也衝了過來,直接以同歸於盡的方式衝的。

這樣的騎兵,橫向完全覆蓋了宋軍的側翼。

看上去就像是鋼鐵海浪衝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