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34章 大宋新勢力——資產階級(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沒有差錯。”胡銓理直氣壯地說道,“一切還得從前些年朝廷在隴右都護府擴大馬市說起。”

“與這件事何關?”趙寧問道。

擴大馬市,還是他趙寧親自接見了折彥質,讓他在隴右都護府一帶搞買賣交易。

隴右都護府是吐蕃、西夏和大宋交界之地,在高利潤的驅動之下,連西域的回鶻人也會過來做買賣。

隴右都護府的西寧州現在可以算是一座國際大城了。

目前宋軍裡許多優良戰馬都來自那一帶。

有正規交易,也有與西夏馬販子們大量走私。

當然,大宋也會透過輸出茶葉貿易來加深與那些地方的經濟聯絡,以穩固買馬的商線。

胡銓說道:“臣聽說,前幾年,朝廷放開在西北一帶的商貿禁榷後,許多民間商人都加入了進來,這一旦買賣興起,自然就有人需要錢,按照正規手續,是找銀行貸款,不過銀行為了避免壞賬問題,審批非常嚴格,不輕易給沒有底子的人借貸。”

“而事實上,許多家境清貧的人,卻渾身是膽,或者說因為沒有錢,反而沒有顧慮,想要出去闖蕩一番,於是便有了大量茶馬客的存在。”

“茶馬客?”聽這個名字,趙寧立刻明白過來是什麼意思。

“就是茶販子和馬販子,起初茶葉和馬的買賣都是朝廷自己在做,但隨著短時間內需求劇增,民間很多人都加入進來,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需要錢,銀行不願意借貸,民間自然就誕生了許多非法借貸團體,這青衣社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早些年沒有規矩,手段極其狠辣,青衣社快速兼併其他的借貸團體,觸手已經延伸到陝西各路,並且到了隴右一帶。”

原來如此,趙寧很快就消化了胡銓所說的這些。

事實上,在人類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是金融家和商人們的狂歡。

但是,僅僅只是這兩者,是不可能快速成長起來的。

背後一定還要官僚做特許。

歐洲早期的《專利法》可不是什麼保護專利的法律,而是皇室們對商人的壟斷特許。

例如英國女王就經常給海盜們賣專利,允許某某海盜在某某海域做這筆買賣,其他沒有拿到專利的過來,就是違法。

同樣,青衣社背後必然也是有大宋的官僚在做靠山,否則不可能快速發展如此之大。

胡銓繼續說道:“據說青衣社還在地下開了一個類似銀行的,效仿前幾年朝廷推行的商社新政,招募多方出資,發行屬於青衣社自己的銀牒,每一百貫為一牒。”

“這倒有趣,都開始效仿朕組辦商社,發行銀牒了!”趙寧冷笑起來。

看來社會規律,確實很難隨個人意志轉移為轉移,哪怕是皇帝,也不是手一揮什麼都能做,什麼都能禁止。

畢竟皇帝也只是一個人而已。

一旦趙寧弄出一個新東西,在民間看不見的地方,必然有人看到那個新東西的利潤後,開始行動起來。

久而久之,就會催生出一個新的龐然大物出來。

至於你要說皇帝沒有眼線嗎?連這些都監控不到?

那隻能說明你的大腦模式還沒有發育完全,至少社會閱歷實在少之又少。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無條件忠於另一個人,且將一件事毫無保留地還原給另一個人。

別說在12世紀,就算是在21世紀的資訊時代,看不見的地方依然隱藏著大量不為人知的存在。

並且資訊會隨著層級傳遞增多,而扭曲變形。

眼下,這個青衣社對於趙寧來說,可以稱之為原始資產階級群體。

為什麼要加一個原始?

因為目前他們還無法獨立,還依附於官僚,他們的決策權還在官僚手中。

一旦某一天,他們當中的某些人真正成長起來,例如資本線覆蓋西北大部分地方,群體關係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而他們本身是商人出身。

那這個時候,這個群體就算獨立了,並且開始用他們的想法,影響地方執政。

胡銓說道:“陛下,入資青衣社的官員數量過於龐大,若是現在嚴查,一定會影響到前線的後勤調運。”

“朕知道。”趙寧說道,“你可知道海上的冰山?”

“微臣才疏學淺。”

“據說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看上去並不大,但其實下面卻比浮在水面的要大數十倍。”趙寧站了起來,他望著遠方那如黃金一樣璀璨的銀杏,繼續說道,“青衣社是朝廷在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