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08章 新的變動(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君臣二人相對。

其實趙寧有許多話要跟趙鼎說,但再說之前,趙鼎說道:“幸得官家這些年的信任,金國得滅,天下已安,臣前來辭去官職。”

趙寧並不意外,只是淡淡說道:“你也要走?”

“臣不得不走了。”

“岳飛走了,現在你也要走,你們都走了,誰來幫朕分憂?”

“朝廷如今人才濟濟,臣相信陛下能再找到比臣更合適的人。”

“這話如何說起?”

“陛下的辯證論不是提過麼,以前是大宋與金國的矛盾,大宋需要一致的聲音,上行下達,快速調動資源抗金,臣能夠在此之間維繫多方協調,但如今,金國滅了,大宋難道還要保持上下一致的聲音?”

趙寧陷入沉思。

無疑,趙鼎是非常瞭解他的,甚至比岳飛更瞭解他。

難怪這麼多年來,君臣合作無間。

在過去的十幾年,大宋採取的其實是戰爭體制,這個體制是趙寧在推行了數年新政,清除朝中舊派後所形成的。

也就是以皇帝為中心,改制派兼主戰派抬頭,建立起高效的動員模式。

可以說,這些年的大多數資源都往北邊的邊境傾斜了。

現在戰爭已經結束,至少大規模的戰爭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再爆發。

如果大宋還要保持這種模式,無疑是不明智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趙鼎繼續說道:“朝廷應該進一步減少軍費支出,推動民生,建立以中土為核心的商貿中心,來影響周邊,過去的許多政策顯然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有新的人來完成新的改制。”

“如何改?”

“一是進一步還利於民,將部分國營商社轉為民間商社,做自負盈虧,減少吏員管理和財政負擔。”

“如此這般,民間難道不會誕生大的商人,來對抗朝廷麼?”趙寧問道。

“朝廷掌握有軍權、報紙、貨幣制定權,若有某一位商人有不軌之舉,恐怕聚集不到數百人,就會被發現,他能做到哪一步威脅朝廷呢?”

趙寧點了點頭,認可趙鼎的這個說法。

“陛下切勿因為部分國營商社是朝廷的,便捨不得放棄,據臣所瞭解,文思院的香皂作坊,各層級吏員、主簿官,利用手中職權拉攏親朋好友進去,這些人不事生產,又吃了不少空餉,還經常將作坊的香皂偷出去倒賣。臣專門去查過賬,五年前就開始虧損,如此不堪之所,要它存在還有何意義?”

難道民間商社還造不出香皂來?

“這種低效的,拿著大量資源浪費的商社,其實已經是一具龐大的、腐爛的屍體,無數蛀蟲在裡面,他們總認為有朝廷跟他們做後盾,而朝廷的錢,相當一部分卻是從民眾那裡收上來的稅。”

趙鼎的聲音很平靜,但他顯然沒有說完,他的眉宇間有一絲很濃的憂愁。

顯然,他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大宋朝還有許多像文思院的香皂作坊這樣的商社。

它們低效,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相當於朝廷每年虧錢養一群人。

甚至由於是國營商社,缺乏競爭壓力,產品質量也比民間的差。

“拿著這些稅,養一群蛀蟲,實在是浪費了些,不如給民間的個人去入股操辦,朝廷節約下來的錢可以在各州府建造更多的安濟坊,來挽救更多人的命。”

以前是忙著抗金,主要矛盾不在內部,尤其是不能動曾經立過功的改制派。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再不動,大宋還想再往前,勢必很難。

這也是趙寧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的。

“這些難道大相公不能辦到?”

“臣在新政改制中,也任用了大量的官吏,這些官吏現在已經成了利益既得者,要革除他們,還需要新的宰相。”

趙鼎這話,既在說當今大宋朝的現狀,也在暗指自己的孫兒惹上的麻煩。

意思是,連自己的孫兒都參與到了利益分配中,其他人可想而知。

“朕明白了,卿真乃赤誠一片,朕心甚慰。”

趙鼎對趙官家深深一拜,君臣二人心中杜明。

關於趙謐案,六月底徹底結案了。

按照《大宋官員管理條則》,趙謐被剝奪一切官職,沒收家產,服刑三年。

其實趙謐並未做貪汙之事,更沒做害人之事,但他以權謀私。

靖康十八年七月初一,大宋首席宰相趙鼎提出辭呈,趙官家一再挽留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