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80章 投誠的世家 (第1/2頁)

加入書籤

“臣之前在金國……金賊那裡擔任了太府寺少卿一職,專門統籌金賊各類商品,其中包括糧食、開採的鐵礦、布匹、馬匹等等,於是與樞密院置辦軍需的許多官員都很熟,對部分糧食、布匹和馬匹的去向,略有了解。”

趙寧立刻明白了韓慄的角色,他相當於王宗濋在大宋的角色。

金兀朮居然將這樣的油水衙門,交給韓家的人,足見金國內部派系鬥爭之激烈。

上京會寧府作為女真人的發家之地,卻是資源貧瘠,人口稀少,嚴寒漫長,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帝國的中心。

想要與大宋分庭抗禮,金國只能依仗燕雲和遼陽這樣能種糧食的地方。

女真貴族自然不願意到燕雲之地來,趙寧非常清楚,金國朝堂有一批保守派是希望將燕雲的人丁遷到會寧府去的。

金國開國之初,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都是這麼幹的,用燕雲的資源來強行壯大會寧府。

但金國的有識之士卻提出了糧食不允許的概念,也就是說,無論你怎麼吸收燕雲的人口,會寧府那塊地,一年就只能種那麼些糧食出來,它的上限太低了。

金兀朮就是在這個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面對日益強大的大宋,金國的權力中樞必須在燕京。

想要施行這個政策,金兀朮就必須依賴漢人。

趙寧心思千轉,卻不動聲色。

這個韓慄既然是王宗濋這樣的角色,他掌握的許多資訊,確實極具價值。

例如他剛才說的糧草、布匹、馬匹的去向。

這些絕不是金兀朮為了應付民生崩潰而囤積的,必然是軍需。

如此說來,韓慄的價值,還真是出乎意料。

不過按照之前趙寧的多個細作全面刺探都無法刺探到金兀朮的兵力、資源囤積,這說明金兀朮對資源的管理,很可能採取了經典的切割管理法。

這意味著韓慄知道的也只是一部分。

趙寧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淡淡問道:“這就能證明你說的是真的了?”

“一個多月前,民間有八百匹馬、三千石糧食突然到了盧龍。”韓慄說道,“這件事非常奇怪。”

“這有什麼奇怪?”

“盧龍在金國並非戰略要地,以前從未有囤積軍需物資的時候,至少在罪臣的賬目裡面從未發現過。”

“你把話說完。”

“這是金兀朮給自己留的後路。”

“如何證明?”

韓慄愣了一下,這趙官家事兒還真他媽的多,這還需要證明嗎?這不明擺著的事情嗎!

怎麼證明?

我他媽的飛過去親眼看一遍再回來告訴你你就信了?

“只有這一個解釋了。”韓慄頗有些無奈地說道。

“金兀朮要逃,何必走盧龍,走榆關(後世的山海關),往錦州,豈不是更好?”

韓慄說道:“陛下難道忘了,遼陽已經被王師佔領,金兀朮出榆關,到錦州,再往前就遇到宋軍了。”

這倒是解釋通了。

“朕再問你,金兀朮可還有其他兵力駐守在各地?”

“有,但已不足為懼,都是些只能守城的弱旅,薊州、順州、汝州、武州、蔚州,分別有數千兵力罷了。”

“雲中呢?”

“雲中……”韓慄頓時有些結巴起來,“雲中也有兵力。”

“有多少?”

“不算多,雲州有一萬,雲內州有兩萬!”

“真的?”

“真的!”

“如何證明?”

草踏馬的!

這狗皇帝怎麼這麼難伺候!

早知道老子去投奔完顏希尹了。

韓慄心思百轉,為了活命,他快速說道:“雲中的軍需排程,是罪臣配合樞密院一手去完成的。”

“按理說雲中府是必爭之地,金兀朮只放了這麼點兵?”

“金兀朮將主力全部壓在了燕地,河北戰場打贏了,雲中成敗可有可無。”

趙寧沉吟片刻,又問道:“完顏希尹在何處?”

“他很可能去了居庸關。”

“居庸關?”趙寧反問道,“那地方對他有何用?難道他還想守居庸關不成?”

“他可能是想出居庸關,去武州,再從武州走雲中。”

趙寧來回走起來,他想了好一會兒,說道:“韓企先在何處?”

“家父已經退守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