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74章 被牽著走的金兀朮(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重騎兵有兩個概念。

一個廣義上的概念是,騎兵只要不以遠端武器攻擊敵人,而是直接衝鋒,都算作是重騎兵。

一個狹義上的概念是,騎兵著重甲,武裝到戰馬,也就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具裝騎兵。

金軍的重騎兵多是狹義上的重騎兵,顧名思義是鐵浮屠。

歷史上比較知名的蒙古西征,從廣義上來說,重騎兵也能達到百分之四十。

也就是說,蒙古西征的騎兵,百分之六十是遠端攻擊,例如騎射等等,還有百分之四十是專門負責衝鋒搏殺的。

這也證明了,衝擊搏殺的重騎兵,是一定需要輕騎兵配合的。

簡單來說,需要輕騎兵開路。

典型的就是打散對方左右翼軍陣,哪怕是讓那些步兵軍陣出現區域性的疲憊,或者出現區域性的防禦空缺,效果就達到了。

重騎兵衝上一波,以雷霆之勢衝擊那疲軟的防禦,很快就能衝開步兵軍陣。

一旦防禦被撕開,後面的衝擊就能補上,擴大戰果,再切瓜砍菜一般做掉敵人。

正如金兀朮此次作戰,也如正史上郾城之戰。

這些都在說明,幾乎不會有統帥拿重騎兵直接去懟對方的軍陣,尤其是步兵方陣。

可問題就出現在這裡!

金兀朮的鐵浮屠到兩翼的時候,才發現宋軍主力根本就沒有進入主戰場。

(會戰雙方斥候無法精準無誤地探查到對方的詳細列陣和兵力,因為雙方都有反斥候騎兵,沒有哪個斥候會蠢到把脖子伸過去一個個數清楚對方的兵力)

這下金兀朮腦瓜子有些嗡嗡的。

他已經沒辦法去追究那些提供錯誤情報的斥候了。

再說了,打仗的時候,斥候的情報只能作為參考,這是軍事常識,如果主帥要求斥候必須保證情報準確,那斥候這個兵種恐怕早就被主帥殺絕了。

最終決定是否出兵的是主帥,責任自然也是主帥的。

金兀朮深吸一口氣,鐵浮屠已經到了兩翼,前面的柺子馬亂成一鍋粥,死了不少,如果現在不動手,柺子馬恐怕會徹底崩掉。

柺子馬一旦崩掉,鐵浮屠怎麼辦?

撤退?

左右兩翼各五千鐵浮屠,說退就能退?

如何退?

紛紛調頭?

金兀朮雖然在此戰的表現被岳飛完虐,但還沒有蠢到臨陣讓大軍調頭的地步。

臨陣讓大軍調頭,就相當於:我不打了!我真的不打了!你不信?你看我的人排隊轉身,不拿武器對著你,就等你來弄死我!什麼?我就是蠢!我就是賤!來啊!弄死我!快!

更慘的是,鐵浮屠是沒有防禦力的。

他們一個個騎著最頂尖的戰馬,披著最精良的鎧甲,體格健壯,佩戴著鈍器,衝鋒起來如鋼鐵洪流,可機動性大大減弱,

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不能衝鋒,將變成行動不便的活靶子,雖然體格防禦強,但一旦變成一個整體,就極其脆弱了。

因為整體講究的是協調,協調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

試想想,數千鐵甲重騎,沒法防禦,一旦遭遇側面攻擊,如何協調穩妥?

這個問題就像,某個城市突然遭遇地震,大樓裡的人如何透過樓道有條不紊地撤退一樣。

誰能做到場面不混亂?

那麼這個棘手的問題,現在交到了金兀朮手裡。

他感覺到自己被岳飛給騙了。

前面的側翼,宋軍步人甲已經在快速調整集結。

他們整齊地就像一個人在行動一樣,連每一個人抬腳的高度都驚人的一致,腳落在地上的節拍自然如出一轍,震得地面砰砰作響。

“第一營列陣!”

“第二營列陣!”

“第三營列陣!”

“……”

神武軍的軍旗在上空飄揚,迎風招展。

陽光從破碎的層雲中落下,形成無道光柱,彷彿天庭降下的神光,大地上映照著一塊塊斑駁的陰影。

在光幕和陰影中,一塊塊鐵甲方陣正在整齊地匯聚。

那鐵甲被映照得似海光,像要與天地借來力量一樣。

前排的步人甲執鉤鐮槍,豎鐵盾,快速將整個方陣包裹住,成了一片銅牆鐵壁。

後面的步人甲則持長斧、鐵錘,嚴陣以待。

看到這一幕,金兀朮臉色發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