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30章 岳飛圍城打援(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硝石礦有什麼作用?

那作用就多了!

硝石礦除用於製造硝酸、炸藥、煙火以及冶金和玻璃工業外,其中鈉硝石可用作氮肥和製取其他含氮化合物,鉀硝石也可用作肥料(硝酸鉀)和含氮化合物,遇高溫爆炸。

吐魯番的硝石礦到底有多少呢?

世界第一!

而且以鈉硝石為主,鉀硝石次之。

鈉硝石可以製作成氮肥,大大增加糧食產量。

鉀硝石可以用於製作炸藥。

如果把吐魯番的硝石礦拿到手,糧食和火藥,幾乎不用愁了。

一個關乎到民生之根本,一個關乎到開疆拓土。

怎麼看都是寶藏之地。

趙寧思忖片刻,說道:“此次岳飛征討塔塔兒部,從塔塔兒部那裡得知訊息,金人本欲聯合塔塔兒人討伐乞顏部,皆因乞顏部與我大宋有商貿往來,想來金人未必沒有想過要打擊我西線薄弱之處。”

這種戰略有人玩過,而且玩得非常成功。

這個人就是後金的皇太極。

皇太極是怎麼以弱寡資源對付大明朝的呢?

很簡單,他找準了大明的薄弱點。

大明設定九邊防禦,看起來強大,可是九邊戰線太長,對於大明來說,每一個防禦點的突破都是致命的。

而對於皇太極來說,每一個防禦點就是一場戰爭中大明的全部兵力,找準最薄弱的點打就可以。

而且今天打完這個,等大明朝的君臣把資源調到這邊,明天打那邊。

長線一旦太長,不確定因素就大大增多,因為只要一個邊帥拉胯,就完蛋,只要一處後勤坑爹,也完蛋。

這就是中原王朝的七寸。

金國朝堂上能人輩出,不可能不知道。

之前金兀朮集中兵力玩了一出打陰山,也是差點就得逞。

“若是如此,即便我們打下高昌,也無法解決西線薄弱的問題。”孫傅立刻又出來了,他就像一個勤學好問的小學生一樣,“屆時金人若要以騎兵西進至興州,我們依然無能為力,這與是否提前滅高昌並無關係,西線之薄弱,在於西線既無險可守,又過於遼闊,無法有效組織防禦。”

這一次孫傅總算是說到重點上。

張浚說道:“所以經略草原,是可以阻斷金人這一步的,若是漠南和漠北,都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金人想要快速突擊到興州,即便在興州擊敗我軍,他們的後路也可能被安北都護府的兩道防線鎖死,金人便不敢如此了。”

“而眼下,我們剛打下塔塔兒部,根基未穩,乞顏部也首鼠兩端,若是能在草原紮根下來,再滅金國,會更加穩妥一些。”

趙鼎點了點頭,表示贊成,張浚不愧是戰略性人才,在大方向上總是能找到最重要的點。

蔡懋說道:“陛下,臣覺得,討伐高昌,需要朝廷派一個人前去總理所有軍務,以傳達朝廷的命令。”

“朝廷派一個人去,這個人是什麼身份呢?是在李彥仙和劉錡之上,總覽西北所有軍政,還是隻是協調後勤?若是總覽所有軍政,就大可不必了,交給劉錡和李彥仙好了,若是後勤,那就更不必,現在後勤以西北商社為主,讓胡銓去統一安排即可。”

見趙官家直接否定了,蔡懋也沒有堅持下去。

“給劉錡和李彥仙下命令,劉錡討伐高昌城,李彥仙討伐北庭城,一戰滅高昌!”

“另外,朕已經宣召岳飛和吳玠回京,伐金之策再議。”

眾人說道:“是!”

孫傅說道:“陛下,臣還有一個疑問。”

“什麼疑問,你說。”

“剛才說高昌依附契丹人,我朝若出兵高昌,契丹人必然不會坐視不理,西北戰線過長,想要在西域與契丹人作戰,恐非易事,劉錡和李彥仙的兵馬,未必充足。”

“那就調派興州的李世輔部過去。”呂頤浩說道。

“倒也有忌憚。”張浚說道,“之前李彥仙彙報的白韃靼,也就是草原人稱的乃蠻部,被李彥仙所擒獲,這兩年乃蠻部多次南下興州,他們必然已經知曉西夏已亡,興州軍防不再像西夏之前那般堅固,若是乃蠻部趁機南下,興州軍防壓力會增大。”

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以前西夏存在的時候,是舉國之兵設防。

現在西夏沒了,興州只是大宋的邊防之一,不可能與昔年的西夏兵力相提並論。

趙寧說道:“軍政院先給劉錡和李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