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11章 金軍總兵力?(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宋還能在戰場上戰敗無數次,但金國只有這一次機會了。

這就相當於利用貿易戰,抽空了金國的底子,大大壓縮了宋軍對峙的時長。

要知道,金國是經歷了帝國改制的,漢人快速進入金國朝堂,儒家的意識形態正在影響金國。

儒家的意識形態很有意思。

在帝國時代,一個帝國在早期,利用儒家意識形態,可以快速恢復國家秩序,給生產帶來有利的環境,從而推進社會生產。

為什麼?

因為帝國早期,剛經歷了混亂,最重要的就是恢復秩序。

只要建立了穩定的秩序,農業就能慢慢興盛,百姓就能安居樂業。

至於中期出現的土地兼併,恰恰是帝國初期秩序的一種破壞。

諷刺的是,破壞這種秩序的,也是儒家士大夫本身。

或者說,這不過是從一種秩序,轉變到了另一種秩序。

初期的秩序,至少能安民,到了中後期的秩序,則會誕生內部諸多矛盾。

金國建國也才二十幾年,按照歷史推斷,這個時代完顏亶本應該還在位,可能需要再等五年,完顏亶才被完顏亮殺死。

而完顏亮繼位後,則進一步推動了漢化,這個時期,金國國力開始進入巔峰。

真正開始走弱的,恰恰是完顏亮之後。

按照這一套帝國週期理論,如果不對金國採取貿易貨幣戰,哪怕是這一次金兀朮敗了,他還有戰略撤退的空間。

甚至即便丟了燕雲,他撤退到遼東,也能利用一套完整的帝國制度和經濟制度,在遼東建立一個帝國和部落合併的國家。

那一樣會成為大宋的心頭大患,就像當年的高句麗是隋唐的心頭大患一樣。

但現在,金國除了武力,經濟、民生基本被掏空。

趙寧接過話來,他說道:“所以,金兀朮的兵力部署,到底如何,誰刺探到了情報?”

眾人沉默不言,倒是孫傅說道:“陛下,臣倒是聽說,金人在太行山一帶集結,臣以為金人的主力會攻打河東!”

眾人頓時無語,卻也不好當面駁斥孫傅的話。

聚集太行山,打河東?

孫兄,是你腦子壞了,還是金人腦子壞了?

“孫侍郎的意思是,金人要打太原?”

孫傅則很嚴肅地說道:“不排除這個可能。”

呂頤浩說道:“你知道打太原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什麼?”

“當年完顏宗翰圍困九個月,太原城才被拿下,你認為此時此刻金人有九個月時間?”

孫傅卻說道:“別忘了,金人也有重砲,對哦了,是不是之前有人說金人已經掌握了火炮?”

孫傅此話一出,眾人微微一愣。

“金兵是否有出現在太行山,還需要進一步認為,太原也有不少火炮。”呂頤浩說道,“至於金人兵力部署,恐怕是一大難題,我們無法確切知曉金人兵力部署,同樣,金人也不知道我方兵力部署。”

張浚點了點頭說道:“先吸引金兀朮的主力到河間府,金軍只有行動了,我方才更容易探查到他們的兵力。”

“都先下去吧,朕有些乏了。”

“臣等告退。”

眾人退出去,呂頤浩與張浚一同去巡視軍營。

呂頤浩對張知秋說道:“目前糧草有多少?”

“目前夠十萬人吃五個月,呂相公,張相公,關於糧食一事,不必擔憂,東京郵政、大宋郵政、河北總商社、河北糧儲司,以及河北兩路、京東兩路、京畿路、河東路的大小商社,都已經行動起來,無論是朝廷的商社還是民間的商社。”

“價格呢?”

“之前下官查到過有一些官員和部分商人想要抬高價格,就在河間府,已經被下官提交提點刑獄司。”

“你辦事,我放心。”呂頤浩沒有繼續問下去。

中午的時候,趙寧靠在臥榻在午休,外面風雪正盛,忽然傳來輕微的腳步聲,他從睡夢中醒來。

門口傳來王懷吉的聲音:“官家,是鄭喜鄭指揮使。”

“讓他進來吧。”趙寧依然半臥在床榻上。

鄭喜卸下武器後走進來。

“臣參見陛下。”

“何事?”趙寧這才慢慢坐起來。

“北方有密信。”鄭喜的聲音壓得很低。

聽聞至此,趙寧立刻來了精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