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14章 扛著炸藥炸遼陽(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成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前的宋軍,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

本打算先聲奪人,突擊復州,卻不料被宋軍反殺了一波。

凜冽的寒風如刺骨的尖刀,肆意地刮在李成的身上,他眼神陰沉,雖然惱怒,卻也冷靜。

高應義在旁邊說道:“李都統,宋軍必然用重砲轟擊,我遼陽城城堅牆固,即便被宋軍轟塌部分,宋軍想要強攻難度也極高,倒是宋軍遠道而來,這大雪天跋涉,糧草必然是問題,過不了多久,完顏拔離速將軍就會發兵。”

“他不會發兵的。”李成淡然地說道,“完顏拔離速怎麼會錯過這麼好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機會?”

說完,李成轉身帶著人去視察。

城頭的防禦措施已經準備就緒。

雖說士氣被宋軍殺了一截,但金軍卻有信心守住遼陽城。

遼陽城城高大約五米出頭,城體用磚頭製成,是遼國時代就有名的遼東大城,也是金國的東京。

按照金軍高層的推演:

一、宋軍用重砲轟擊城牆,城牆崩塌出一個缺口,宋軍進攻,金軍防守。

由於缺口不大,單位時間內宋軍能進去的人數有限,金軍在城後的防禦人手是大於宋軍當時攻進來的人數的。

這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金軍有信心將宋軍抵擋在外。

二、宋軍用重砲長時間轟擊城牆,將缺口擴大化。

以宋軍突然出現在遼陽這件事來推斷,宋軍所攜帶的糧草不算多。

長時間轟擊城牆,對重砲的砲彈有要求,對糧草數量也有要求。

綜合來看,金人認為宋軍想要以突襲的方式,攻下遼陽城,是一步錯誤的棋。

遼陽金人高層的分析,還是很客觀的,也很符合實際情況。

下午的時候,李成問高應義:“宋軍動向如何?”

“宋軍在城外駐紮,暫無動向。”

“持續觀察,一有動向,立刻來報!”

“是!”

“對了,派了多少人出城去給完顏拔離速送情報?”

“派了三支斥候。”

“三支?三支怎麼夠,派十支!”李成肯定地說道。

“都統不是說完顏拔離速不會來支援我們嗎?”

“他支援不支援,是他的事,我得讓他知道現在的戰況,他知道了,還不行動,之後在魏王那裡,他就不好交代了,如果你不告訴他,他之後可是會說他毫不知情的。”

聽聞此話,高應義才恍然大悟,原來裡面還牽涉到政治鬥爭。

“下官這就去增派人手。”

高應義剛準備走,又轉身疑惑道:“不過下官還有個疑惑,宋軍剛剛突襲了我軍,對我軍士是有一定影響的,按理說,應該一鼓作氣攻城才對,可到現在,宋軍一點動靜都沒有了。”

乙裡補笑道:“你讓宋軍現在如何攻城?如此寒冬,加上長途跋涉,那些宋軍現在恐怕是龜縮在軍營裡烤火,絕不願意再出來!”

乙裡補說話間,臉上的橫肉都在抖動,他繼續說道:“若不是我軍被宋人突襲導致士氣暫時低迷,我現在非得帶人出去趁著宋軍遠道而來,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李成並未說什麼。

現在的局面是兩邊都很疲勞。

金軍一直待在遼陽,雖說體力上沒有消耗,可是心理的折磨卻讓他們戰鬥力大減。

集體不是個人,個人受到驚嚇,半天內可以恢復過來,但集體不行。

想要動員一個集體,需要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古代行軍打仗一直提攻擊疲敝之師可勝,或者說休兵後再戰,又或者說養精蓄銳。

宋軍沒有行動,李成也放下心來,準備好好安撫安撫軍心後,再與宋人好好打一場。

傍晚時分,吳璘剛剛吃完晚餐,便帶著人走了出來。

他親自檢閱了大軍營帳,看到都有柵欄圍起來,還佈置了鐵絲網,才放下心。

並勉勵了在這樣的天氣下站崗的崗哨,多次強調一定要防止金人趁著夜晚襲營。

當然,在做完這些事之後,他就見到了今天晚上的火器營計程車兵。

顏裴說道:“吳帥,炸藥已經備好,天黑之後,城頭的金人就很難對我們行動。”

吳璘點了點頭,又看向漸漸沉下來的夜幕,眼中的目光開始變得鋒利起來:“一定要準備充足的炸藥,務必要一口氣轟塌這遼陽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