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1章 楊再興東進(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就按照這份結案辦吧。”

“是。”

次日,關於對遼王的處理出來了。

首先,是肯定了遼王對興州災情積極的一面。

其次,也公開宣佈了遼王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殺人是違背了大宋律法。

懲罰的手段是,剝奪其王爵,降為崇國公。

崇國公是趙諶出生不久,趙佶冊封的爵位,這相當於降到以前了。

這個懲罰,對於皇族來說,已經非常嚴重。

這足以向天下人宣告,朝廷對律法維護的決心。

也能平息長安商人們心中的怨氣了。

朝堂上下的主流聲音是希望商人能協助朝廷以及地方官府,處理許多經濟發展的事。

至於趙諶,雖然被去了王爵,但卻也給了他一支數量不算多,質量有保證的海軍士兵。

再加上後續的政策跟上,以他豐富的戰鬥經驗,去新大陸,足以做出許多事來。

如果給這樣的支援,他還不能在新大陸有一番成就,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當然,去新大陸不是那麼容易的,海上也有風險,甚至可能生病病死。

所以,對外說的是將趙諶發配到新大陸。

這樣朝堂上下也都乖乖閉上了嘴巴。

這件事立刻在汴京城了頭條新聞,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為遼王鳴不平,說他明明拯救了興州百姓,有功勞才對。

更多的人則認為朝廷剛正不阿,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其實這件事對於整個大宋也有很大的積極的一面。

正如大宋報社總編胡寅所說:遼王案,再一次向天下肅整了朝廷律法之威嚴,使得上下加深了對律法的敬畏。

這也是趙寧一直想在大宋推行的。

雖然依法治國,在這個時代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更不能因為這條路看不到盡頭,就放棄。

至少依法治國每往前走一步,就會有一部分平頭百姓,可能因此而沉冤得雪,或者不被權貴踐踏。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可能無法快速衡量成果,但只要相信它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一步步走下去。

趙諶離開京城的時候,他回頭看了一眼這個令他又愛又恨的地方,心裡暗暗道:有一天,我還會回來的。

“陛下,遼……崇國公已經離開了京師。”

這一次進來報信的是鄭喜。

“知道了。”

“臣告退。”

“等等。”

“陛下還有何吩咐?”

趙寧提筆寫了一封信,說道:“派人送給崇國公。”

“是。”

轉眼,已經到了四月初。

趙寧最近一直在忙著清點軍器監的火藥數量。

從目前的賬目來看,拿下高昌,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利潤至少千百倍。

大宋火器數量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僅僅河北軍鎮的總火炮數量就已經多達1000門。

火炮數量還不能衡量火器的威力,因為即便在過去,以趙寧開採出的鐵礦和銅礦來看,鑄造充足的火炮不是問題。

現在最關鍵的是,火藥數量提升起來了。

隨著高昌火硝源源不斷地輸入,火藥的整個產業鏈得到了快速的完善。

從運輸、包裝、提煉、配比、製造等各個環節,都出現了嚴格的標準化流水線。

這才是趙寧真正關注的。

這意味著產能的提升,將來會有源源不斷的火藥生產出來供給給軍隊,去大宋軍隊能去的地方,使用它們,幫助商業完成閉環。

趙寧甚至產生了現在對金國動手的想法,不過他還是暫時剋制住了,因為現在啜河一帶的結果尚未明確,他需要那個戰略要地。

轉眼已經是四月,王雲山視察完俱倫泊的幾個城池後,立刻給楊再興寫信,呈報目前俱倫泊諸城寨的情況。

安北府的工兵營增援後,俱倫泊和啜河的城池防禦,在四月份基本上完成了。

所謂的完成了,就是能做到將整個塔塔兒部的人和所有的宋軍全部安置到城內。

四月初十,楊再興集結了一萬精銳,突然從啜河向正北面出發,誰都不知道他突然帶兵去哪裡。

四月二十日,弘吉剌部草原。

“達爾罕,人手都準備好了嗎?”完顏銀術可問道。

“回稟將軍,您要的八千鐵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