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12章 宋金同時圖謀草原?(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呂頤浩說道:“陛下,關於這些,臣倒是有一言。”

“呂相公但說無妨。”

“這幾個月朝中多少有些流言蜚語,有人說朝廷這樣做,是取利而忘義,是小人行徑,雖然都是不入流的言語,朝廷卻要警惕,以免有人橫生事端,在民間煽動百姓鬧事。”

“都是一些跳樑小醜耳!”高俅不屑地說道,“我猜說這些話的,要麼是一些官員,要麼是一些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要麼是家境一般卻有父母供養的淺薄之徒!”

“要麼是認為自己分不到一杯羹,心中嫉恨,要麼是沒有生存壓力,整日想著指點江山,要麼就是想找點大義文章,來感動自己一把,豈知陛下這般做,是為了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

“此小人之言,呂相公,你告訴下官,下官去治治他們!”

趙寧說道:“呂相公此言倒也是道理,有人對此事認識有偏差,情有可原,並不是每一件事都會被人理解,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被人認同,更不會每一種策略,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種辦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久而久之都會延伸出新的問題。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在這樣的解決問題和重新誕生問題中,螺旋式發展的。

“有人想說,就讓他們說去好了,朕不會堵住悠悠眾口的,國朝日漸強大,百姓生活日漸富裕,還容不下幾句不同的聲音嗎?”

他又說道:“方才王宗濋說要出兵安北,軍政院做好準備了嗎?”

“已經做好了準備,好幾個入股的商人,願意大量低價提供後勤,其中還包括陰山一帶最大的放牧商社,若是陛下想要來年發動戰爭,後勤物資隨時都有。”

“好,王宗濋,你想打的聲音最大,就你,走一趟安北府,代朕去見見岳飛,傳達朝廷的意思。”

“陛下,臣……”

“嗯?”

“臣這就去。”

轉眼已經到了靖康十四年年底,各部官員都很忙,趙寧反而悠閒下來。

十二月二十日這一日,陳規帶著新的銀幣到了文德殿。

陳規說道:“目前一文錢的銀幣已經鑄造了兩百萬文,十文錢的銀幣鑄造有六百萬文,一百文錢的銀幣鑄造一千萬文,一貫錢的銀幣,鑄造了五萬貫,主要是提煉銀需要時間,從日本運回來銀礦也需要時間。”

“無妨,先將這些錢投入到東海商社和南海商社,那些最缺的就是貨幣,交鈔在海上的弊端日顯,朕現在要往海上砸海量的貨幣,來盤活海洋貿易!”

“是!”

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宗濋跨過了已經被白雪覆蓋的沙地,抵達安北城,見到了岳飛。

王宗濋全身顫抖地捧著一杯熱茶,大口大口吃起來。

吃得差不多了,又開始喝羊肉湯,喝完湯,把肉吃完,才緩和下來。

“嶽帥,這是官家的聖諭,是關於您在安北商社股份一事,具體佔比,每年分紅,都寫在上面。”

岳飛好奇地接過來,開啟仔細閱讀起來。

“這是官家的想法嗎?”

“是官家在早朝的時候對著諸多重臣提的,不僅僅您有,牛皋和楊再興都有,只不過佔比不同。另外,張憲也有,王貴雖然因為上次的事件被降級,但官家念及舊情,也給了。”

岳飛不由得微微蹙眉,說道:“官家的治國良策還真是不少。”

“嶽帥說得是啊,官家當時提及的時候,我都震驚呆了。”王宗濋呵呵地笑著。

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跟這位名滿天下的名將談事。

王宗濋不由得驚訝,岳飛不苟言笑,嚴肅認真,是真的。

岳飛氣勢如山,也是真的。

這些打仗的,果然不是一般人。

“嶽帥,若是要主動出擊漠北,需要多久能打完仗?”

“打仗,是講究目的的。”岳飛神色平靜地開口說道。

“目的就是讓草原人低價賣給我們牛羊。”

“如此說來,與過去天朝對草原的作戰目的不一樣?”

岳飛感覺這很有意思,在過去的時代,中原對草原戰爭的目的,主要是瓦解草原的武裝,防止草原南下襲擾。

中原對草原那塊地不感興趣,那裡種不出莊稼,收不上來稅,只要草原人不打下來,中原也不願意北上。

即便是大唐疆域極盛之時的安北都護府,也只是駐紮一些兵力在那裡,防止草原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