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8章 忠烈祠裡的英靈(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日本向大宋宣戰這件事,尚未傳到東京城,至少眼下的東京城民眾的情緒還在秦檜通敵這件事上。

這件事,並非簡簡單單的通敵這麼簡單。

它似乎在喚醒某種記憶。

距離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已經過去十一年。

這十一年裡,京畿路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尤其是新農政的陸續落地,預示著土改的成功,農民身上的枷鎖被打破,生產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勞動力被市場那隻大手重新調節,這十一年,大宋進入黃金髮展時期。

戰爭被岳飛、吳玠、韓世忠等人遏制在了河北。

隨著第四次宋金之戰,金兀朮在徐州倉皇北逃以後,金人的鐵蹄再也沒有突破過河北防線。

趙寧在北方砸重金佈置的那道防線,終於頂住了金人狂風暴雨般的攻擊,為大宋換來了和平。

無數次歷史證明,只要給華夏以和平,勤勞的華夏人民,總是能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和建設。

戰爭變得遙遠了,人們似乎也開始慢慢遺忘戰爭帶來的創傷。

畢竟總是要生活的。

人們緬懷親人的同時,也放下了過去那段痛苦,重新迎接生活。

可是,這一次卻不一樣。

當朝執政以及諸多官員,竟然暗地裡勾結金人,與金人暗通款曲,還要謀害將金人鐵蹄擋在北方的邊疆大帥。

這若是成功了,後果是什麼樣的?

會怎樣呢?

這個假設,在民間快速傳播,不受控制地引起了群體的恐慌。

數天之內,那些不太遙遠的記憶被喚醒。

說書先生們那裡不知為何,突然多了一些當年戰爭的悲慘故事。

五月二十九日,太陽剛剛落山,在路邊就能看到一些市民開始燒著紙錢。

還有人擺放了靈牌,祭奠曾經死於金人屠刀下的親人。

在盛夏飄滿蓮花清香的汴京城,人們聚集到了忠烈祠前。

天快黑的時候,忠烈祠前,已經自發地聚集了許許多多人,來為那些曾經死於宋金之戰的烈士們獻上紙錢、花朵。

甚至還有人在那裡吟唱著充滿思念的詩詞。

這其中也包括鄭喜和鄭玲兄妹。

“阿爹和阿孃已經離開我們十二年了。”鄭玲感傷地說道。

“是啊,自從他們離去後,我感覺我們就像無根的野草一樣。”鄭喜將一束花放在忠烈祠前巨大的石碑前。

“人生來的路好像沒了,只剩下歸途。”

周圍的人們正在安靜地參拜著。

這時,一箇中年男子走了過來,披頭散髮,鬍子凌亂,他手裡拿著兩壺酒,將其中一壺倒到了地上,拿起另一壺喝起來。

鄭喜認出這個男子了:“王甫?”

“鄭官人。”

王甫轉身打了個招呼。

王甫就是當時在樊樓大肆宣揚反戰的,後來被高俅弄到皇城司,一頓忽悠,招出了李回。

後來王甫被放了,鄭喜記得還是趙官家親自下令放的王甫。

當時鄭喜不明白為什麼趙官家要那樣做,後來才知道,王甫其實不是金人細作,他只是在西北參與對西夏作戰的時候,與主將劉錫貿然進攻,導致一萬多大軍全軍覆沒。

自此,王甫就得到了戰爭心理創傷。

據他自己所說,他每天晚上都做夢,不是夢見當時戰友慘死眼前的場景,就是夢見之前在部隊裡與大家其樂融融的場景。

每次夢醒,都感覺心彷彿被掏空了一樣。

後來被他李回唆使,在東京宣傳反戰。

再後來,李回被貶,王甫就被放了。

“你怎麼頭髮也不理一理呢?”鄭喜笑道。

“見笑了。”王甫無奈地笑了笑,“我來看看我的兒郎們。”

“你最近還好嗎?”

“還不錯,從皇城司被放出來後,我回家開始做一些小買賣,終於賺了點錢。”

王甫尷尬地笑了笑,然後目光又落到石碑上。

他很快就找到了那些名字,因為他找過許多次。

他習慣地用手觸控了一下,彷彿又回到了那年,耳邊依稀傳來劉錫,還有他們的聲音。

“劉總管,你放心,我現在做了一些買賣,每天都可以賺一些錢,這些錢我會分批寄送到他們家,供他們的孩子讀書。”

“他們的家人,還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