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5章 秦檜的結局(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陛下未曾有愧於臣,是臣辜負了陛下!”

秦檜積威日盛,朋黨遍佈朝野,雖然不能明面左右他人,但暗自生殺予奪,也已經達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地步了。

然而,此時在趙官家的面前,秦檜卻如同一尊已經乾枯的朽木。

他的一切都是趙寧給的。

從靖康二年,秦檜初次開始組建大宋日報,再到後來協助皇帝查辦新政案,隨後年紀輕輕直入雲霄,擔任刑部尚書。

太子案是秦檜進入執政中心的關鍵。

當年反對新政的舊派們,被秦檜借太子案,來了一次大清洗。

太子被廢,降為齊王,遠走遼東,大宋朝廷風雲驟變。

這些年,秦檜藉著執政的位置,一邊繼續推行新政,一邊私下大肆攬財。

以權謀財,以財固權,黨羽遍佈朝野。

然而,今日,一朝崩塌,一切瞬間化作虛無。

趙寧那一句“朕何嘗有虧待過國朝功臣”,其更深層次的意思是:朕能給你,也能收回來。

權力的執行規則,是建立在人類社會經濟和制度雙重運轉的基礎上的。

放權原本就是一門極其複雜的學問,如果要闡述明白,足可以著成一本書。

而收權?

不可說!

不僅僅是更復雜,而是許多手段,是灰色的。

但它又極具迷惑性,以至於大眾很難窺探其中真正的動機和因果。

就像此次秦檜倒臺,明日報紙上只說了一句:秦檜私通金人,國法難容。

於是,平頭百姓只知道聖明仁德的趙官家一句話,卑鄙無恥的秦檜就乖乖完蛋了。

甚至當事人也無法明瞭全域性。

就像在場的許多官員,今日從上朝到此時看見許多官員被定罪帶下去,他們看到了全域性?

不,他們只看到了最後這一段而已。

秦檜心中無數念頭一閃而過,他也無法看到全域性。

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錯。

如果一定要給自己總結一下,可能是不該派人去截殺李回,畢竟現在看來,最大的紕漏就出現在王顯的叛變。

可是,不去截殺李回,趙官家就真的找不到秦熺的筆跡了嗎?

“那你為何要私通金人?”趙寧問道。

看著此時的秦檜,趙寧有一種錯覺,他感覺自己彷彿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耳邊傳來趙官家的聲音,秦檜從混亂的思緒中回過神。

“是臣貪慾無度!”秦檜大聲吼出來。

他忽然想起靖康元年,金軍第一次兵臨城下,那個向趙官家上奏與金人死戰到底的青年。

那個青年,如果將心掏出來,一定是赤誠一片。

那時候的星空,都是如此的璀璨,連清風和明月,吸入體內,都變成了一腔愁腸與熱血。

是何時,星空佈滿了陰霾?

又是何時,赤誠的心不再燃燒,變得冰冷和死寂?

從此以後,權力的慾望變得愈發扭曲。

是人在利用權力,還是權力已經控制了人心?

最後,變得面目全非,連自己都已經不認識自己。

趙寧目光深邃地注視著秦檜,趙鼎、呂頤浩、蔡懋和錢喻清四人站在一邊,沉默不言。

皇帝和宰執,在過去的十二年裡,都相處融洽。

皇帝對宰執的信任,在外人看來,甚至在宰執們看來,從未有過任何動搖。

他們一起建立了大宋朝新的秩序,不斷地為邊疆輸送血液,理清大宋積累了百年的餘毒。

在這樣君臣共治下,數千萬流離失所的百姓,得以尋落到新的家園,重新獲得良田,安居樂業。

可是今天,宰執中的一位,犯下了滔天大罪。

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對君臣之間的關係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至少趙鼎、呂頤浩、錢喻清心中,都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如果秦檜只是貪汙或者弄權,或許趙鼎會站出來為秦檜求個情,罷免秦檜一切職務、沒收家財。

可是現在秦檜是私通金人。

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再能說服自己去為秦檜求情。

趙寧站在上面,他一隻手握著劍,一直看著秦檜,注視了許久,直到午後的陽光已經斜到大殿中,映照得大殿內一片通明。

趙寧冷哼一聲,甩袖離去,大聲說道:“高太尉,送秦相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