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7章 登陸日本島(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日本漁船上的漁民看見那些巨大的戰艦,都嚇得趕緊回到岸邊,抱著自己的漁具慌忙逃竄。

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位置的船,他們一律認為是海盜。

日本海域海盜非常多,不僅僅包括日本島本土的人,還有從高麗下來的人,甚至曾經的女真人也從東北南下,在日本沿海劫掠,並登陸日本本島。

沒錯,就是現在金人的祖先。

那是大宋初年,女真人還生活在遼國的高壓統治下,為了獲得生存資源,女真人被迫南下進入海域。

就像維京人那樣。

維京人出海是因為窮,女真人下海也是因為窮。

事實證明,出海從事海盜這個職業,並不需要太高的科技,只要有膽子就可以。

女真人的戰船自然沒有宋人那樣完善,但是留在大陸上是死路一條,於是紛紛南下。

確切的時間應該是大宋真宗天禧三年三月,50艘戰船突襲了日本。

當然,這50艘戰船的規模都沒法和現在抵達日本本島的大宋戰艦相提並論。

但這並不妨礙女真人登陸日本後對日本的碾壓。

據說這群當時在遼國被視為不開化的野人的女真人,登陸之後,一路將島上居民全部殺光。

每過一處,燒燬房屋,老人和孩童全部處死,男子做奴隸,女人拿過來享用。

直到後來日本平安朝廷反應過來,趕緊動員地方豪族集結兵力做反抗。

女真人在日本密集的弓箭下,退到了海上,輾轉回去。

事後,日本朝廷極度緊張,一度以為這些人是高麗海盜,但後來從高麗方面才得知,是從更北面的地方來的。

日本人喚之為“刀伊”,也就是女真人的意思。

此後,平安朝廷命令太宰府收集攻擊方的諸如船的構造、裝備、戰法戰術等情報。

當時的太宰府給幕府的上解文說:“賊(女真軍)耀刃奔騰,次帶弓矢,負盾者七、八十人許,相從如此,一二十隊,登山絕野。”

《小右記》記載:“四月二十五日,賊(女真軍)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餘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這對當時日本落後的軍制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尤其是女真人集團戰術,相互配合,如狼似虎般衝鋒陷陣,給日本人造成的震撼力是無法想象的。

從此以後,日本那種“一騎打”的戰術開始慢慢減少。

日本人到現在都還認為,從高麗北面來的那支“刀伊族”是非常強大的。

但他們不知道,女真人當時只是遼國下面一個非常弱小的部族,裝備和戰術很落後。

要是當時登陸的是巔峰時候的遼軍,恐怕日本……

當然,這些並不妨礙此時巔峰時刻的宋軍登陸。

尤其是以張榮為首的遼東海軍,多次在蓋州和大淩河一帶抗擊了金軍。

這可是實打實的精銳。

當年的女真人所謂的集團作戰,也不過是數十上百人的配合。

這樣的配合難度已經不小。

而此時宋軍的集團作戰,已經輕易發展到上萬規模的相互協調配合。

先下船的就是遼東軍海軍總管張榮,他披著鐵甲,統帥了一千人登陸,並且還攜帶了二十門火炮。

韓世忠顯然沒有派使者的打算。

下船後的嚮導是劉楚,他曾經到這裡兩次,是來做買賣的,不過買賣規模不大,卻對此地也算熟悉,還通曉一些日本平民的語言。

中午陽光明媚,陣陣海風吹來,已經沒有那麼冷了,前面山巒疊嶂,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

劉楚喘了幾口氣,他的額頭開始冒汗。

張榮吩咐參軍王雲給了劉楚一些水,張榮露出樸實的笑容:“劉家二郎,以前從未披過甲?”

劉楚大口大口喝完水,才苦笑道:“第一次披甲,此甲竟如此沉重。”

王雲則笑道:“劉二郎,這甲才二十斤不到,你可知步人甲有多重?”

“我在書中看到過,聽聞全身下來,近七十斤重。”

王雲輕輕錘了錘劉楚的肩膀,說道:“七十斤重,要在這裡行軍,是很難的,所以我軍此次披的大部分是輕甲,只有三百體格最強壯者披步人甲,但此時卻沒有披甲,一旦作戰,列陣最前,你好歹也是海軍學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