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70章 遼東經濟開發區(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七月二十五日,秦檜在登州做了短暫的停留後,乘船在復州的都裡城渡口下了船。

在渡口迎接他的是都裡的知縣,以及復州過來的知州,遼東軍中也派了參軍過來迎接。

秦檜抵達遼東引起了多方的注意,畢竟是朝廷宰執,來這裡也必然是代表皇帝行事。

由於宋金停戰,雙方貿易全面開啟,都裡城不僅僅進入了和平期,更是進入了它的黃家發展時期。

和平意味著風險減少,這是商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再加上都裡城位於勃海之畔,與登州隔海相望,是中原進入遼東半島的畢竟之地。

短短半年的和平期,就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商人到這裡。

秦檜剛走登陸不久,就看到前方正在重新修建城牆。

他好奇地問知縣劉叔銘:“都裡城的城牆倒塌了嗎?”

“不是的,秦相公,都裡城的城牆還在,不過原來的城太小,已經容不下那麼多人,現在正在擴建外城。”

“原來如此。”秦檜不由得訝然,沒想到小小的都裡城現在已經開始擴建了。

他記得當初朝廷進軍遼東,在此修建都裡城,是為了給軍隊囤積糧食,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作用了。

所謂的經商,更是無從談起。

那些年遼東戰爭不斷,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河北,別說正常商人,就算是朝廷指派的那些特定商人,來這裡也是心驚膽顫。

都裡城除了軍隊以外,人口也就一直在兩萬左右,和中原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沒有區別。

倒是現在,有些不太一樣。

至少可以看見連成片的商船,在湛藍的天幕下,整齊地排列在渡口岸邊。

原來佈滿礁石的岸邊,被人工削平,墊上了許多碎石,又用黏土鋪上、填平。

商船在渡口停留後,一箱箱貨物運載下來,可以很方便地搬運上車,然後運到城內。

這些都是發生在這半年的時間。

只要沒有戰爭,只要朝廷不折騰,民間是有充足的精力去建造的。

等走到正在興建的外城,秦檜還看到許多人正在搬運木頭、石塊,車上堆著一堆堆泥土,人們挑著海水,進入裡面。

“秦相公小心,那邊是在修建塌房,現在貨物日漸增多,這都裡城臨海,平時海風大,商旅們急切需要囤貨的地方,所以下官現在組織人在著力營建此處。”

秦檜點了點頭,說道:“你做的很對,現在和平是大勢所趨,打通遼東和中原的商貿,

也是陛下跟朝堂諸公一致認可的,若是做得好,你以後前途無量。”

劉叔銘立刻心領神會地說道:“下官才疏學淺,幸得秦相公前來指點,才有這番景象,還望秦相公不吝惜繼續指點下官。”

“你又在謙虛了,這些分明是你的政績。”秦檜笑得很和藹,像一個平易近人的鄰家大叔,“你放心,你有政績,朝廷不會虧待你的。”

“多謝秦相公。”

眾人進了內城,秦檜走到一家糧鋪,官員們也跟著走了進去。

那店裡的老闆一看來了這麼多官,有些害怕,連忙過來:“小人參見各位官人,官人有什麼需要小人效勞的?”

劉叔銘正要介紹秦檜,被秦檜阻攔,秦檜問道:“這大米多少錢一斤?”

“回官人的話,這大米3文錢一斤。”

秦檜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遼東的糧價和開封一樣了。

3文錢一斤,也就是360文一石。

靖康元年,東京城的糧價到了5000文一石。

這些年,朝廷一直在農改,同時從海外運輸糧食進入中原,糧價自然是一直下滑。

聽說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京東、京西、河北、河東、京畿、江淮、兩浙、兩廣都大豐收,官方公佈的糧價是80文每石,比現在還便宜。

不過那未必是什麼好事。

穀賤傷農。

趙寧是在原來的提舉常平司基礎上,搭建起了糧儲司的,目的就是為了更精細化地從民間回購和釋放糧食,確保糧價不高,但也不能太低。

秦檜沒有久待,而是又去了一家布店。

他問老闆:“絹帛多少錢一匹?”

“回官人的話,絹帛一匹要600文,您需要多少呢?”

“我只是問問,打擾了。”

秦檜帶著人出來後,對劉叔銘說道:“都裡城的物價竟然與京師一般無二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