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7章 安北都護府都護岳飛(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關於宋金議和的進展很快,主要以李若水為代表,與完顏烏達補做了詳細的交流。

最後雙方愉快地達成了如下幾條:

一、雙方結為兄弟國,永世交好。

二、雙方全面開啟商貿,做自由貿易,不再設定榷場,由民間自我主導。

這第二條,是趙寧著重強調的,金國必須答應的。

完顏烏達補一併答應。

三、雙方每年遣派使者問好。

四、雙方西起雲內州、雁門關、蔚州以南、易州,至霸州為界限,劃定疆域,遼東以蓋州為界,蓋州以南屬宋,蓋州以北屬金。

五、雙方約定在三年之內從邊境撤走三十萬大軍。

這五條,比之前宋金數次議和,都要更直接,更深入。

而且完顏烏達補直接拍板了,這說明他出發之前,金國皇帝完顏亶給了他一個底線。

現在這五條,全部沒有超過完顏亶的底線。

所以才如此順利。

三月二十八日,雙方正式在汴京簽訂宋金議和契約,被世人稱之為“汴京之盟”。

三月二十九日四京報紙頭條便是宋金議和的訊息,一時間舉國震動。

民間有好戰者抱頭痛哭,大聲喊道:“燕雲已淪喪外族近兩百年,不知何時能再回中原故土,悲呼!悲呼!”

而更多的人則在慶祝,因為這意味著,以後官府不會再以戰爭的名義,徵調物資,或者臨時緊急徵調民夫北上了。

至少孩子們在問自己的母親為什麼開心地笑的時候,母親是這樣回答的:“我們不用再擔心你們的父親隨時會永遠離開我們了。”

至少大宋開國的故土已經全部收回來,並且朝廷對陰山黃河一帶做了軍事拓邊,從前年開始移民,現在已經有十萬人到了安北府,甚至越過黃河,進入富饒的陰山。

而西北的西夏之患已經徹底解決,陝西的兵役大減,陝西六路百姓聽聞,無不歌頌當今天子為聖明之君。

這一年,帝國西北邊陲的河湟也在進入民族大融合時期。

原本已經陷入僵局已久的西北格局,被揉碎後,重新綻放出活力。

屬於漢人的時代,安史之亂後,時隔近四百年,似乎再一次回來了。

宋人打破了過去的保守,他們的目光開始投向陰山,投向河西,投向高麗,投向更加遙遠的南海,以及東海對岸的日本。

似乎戰爭真的結束了一樣。

但是就在宋金剛簽訂和約的第二天,趙寧便召集兩府宰執商議了一件大事:在安北府設定安北都護府,任命岳飛為安北都護,以安北城為據點,展開對汪古人的軍事打擊行動。

理由很簡單,去年汪古人已經與大宋達成了聯盟,卻在陰山之戰中背棄盟約。

有人說趙官家這一步走得步步都是政治,但步步又都是拓邊。

從政治層面,調岳飛到安北府,相當於執行擱置已久的更戍法,削弱岳飛對神武軍的個人影響力。

從軍事層面來看,打汪古人,只是一個理由,本質是大宋對陰山以南領地的全面佔領,是為了徹底掌握陰山,為將來劍指漠北做準備。

從外交層面來看,有對漠北拉攏或打擊的意思,以防止其與金人有勾連。

放岳飛這樣大帥級別的人物去那裡,足見那個地方接下來的作用對大宋有多重要。

當然,這是密令。

金使在四月初五離開宋境,四月初六,岳飛就接到了這道密令。

四月初七,兀朮見到了完顏烏達補,完顏烏達補彙報了之前與宋人所有的商談。

兀朮沒有說什麼,現在對於兀朮來說,最重要的是回上京。

第二天,金軍的斥候打探到宋軍已經開始撤出易州。

兩天後,宋軍就撤到了唐縣。

這預示著,戰爭真的結束了,至少暫時告一段落了。

兀朮留下完顏銀術可處理後面的事務,自己則統帥親衛軍,往燕京趕。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雙方剛停戰,雙方都有人懷疑對方可能耍詐。

但雙方也都還有清醒的人。

宋廷的報紙已經刊登,和約已經在汴京簽訂,如果這個時候宋軍再進攻,那就是把趙官家的臉摁在地上摩擦了。

如果這個時候,趙官家再下令進攻,那就是自己當著全天下人的面,把自己的臉摁在地上來回摩擦了。

金人眼下的局勢就更不必說,兀朮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