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8章 宋金博弈的開始(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歷史教訓來看,宋金貨幣戰爭致使宋朝銅錢大量外流到金國,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困局。

在組織學中有這樣一個規律:越龐大的組織,其本身越脆弱。

例如臃腫是大宋官僚最明顯的特點,臃腫導致辦事效率下降,問題百出,想要糾察、清理,難度大大增加。

而一旦外敵入侵,這樣的官僚體系,不但無法起到作用,還會因為其臃腫、相互推諉,而削弱自身行動力。

並且,在經濟學中還有一個規律:經濟的脆弱性,與其規模和相互聯動性成反比。

意思是,經濟規模越大、越複雜,且地域經濟聯動越高,整體經濟的抗風險性就越弱。

相反,地域商業聯動越低,商業規模越小,其抗風險性越強。

例如金國和西夏。

金國沒有大宋這樣開發完善的河流體系和道路體系,且東北地區近半年是冬天,這些客觀因素都會制約它的商業發展。

它的商業特點是,相互之間往來稀疏,商業活動最遠可能就侷限在各自的州府,少部分專門為達官貴人準備的奢侈品會從各地運到上京。

西夏也同樣如此。

這個時候,就談不上什麼經濟危機了,更談不上因為上京某部分產業崩盤引起各地連鎖反應。

甚至許多地方,是以物換物。

那就更談不上金融危機了。

然而,大宋不同。

大宋的商業是中國古代出了名的繁華的。

從東京往四周都有便利的河道,尤其是京畿路往東南延伸,河道密集如網。

且大宋朝對內的治理非常強悍,是歷朝歷代最喜歡開通水利、開發良田的朝代。

各種商品層出不窮。

例如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瓷、浙漆、吳紙、西馬、福州荔眼、溫州桂、臨江黃雀、江陰縣河豚等等。

再例如,宋人這樣說的:青齊之國,沃野千里,麻桑之富,衣被天下。

還有密州海港定期出大量船,將商品運往南方諸路。

大宋是鼓勵商業的。

很神奇的是,大宋朝是軍閥頭子開國,卻是一批商業精英治國。

這樣的大宋,各路經濟相互聯動比金國和西夏更密,同時對貨幣的依賴度更高。

所以,金國想要跟大宋打貨幣戰爭,其實大宋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只要貨幣流往金國,金國就是賺的,大宋就是虧的。

並且,貨幣大機率會流往金國。

因為大宋的銅錢購買力實在太強悍了,周邊各國為了多吸引大宋銅錢,願意低價售賣商品。

例如金國商人路人甲一石糧食只賣200文銅錢給,他賣了100石,轉了20000文。

回國後,他可以用這20000文銅錢,買150石糧食,因為國內更缺銅錢。

貴族們有剩餘的糧食,用這些糧食換銅錢後,去買奢侈品。

所以啊,大宋朝的銅錢,是非常受歡迎的。

回到趙寧唯一答應金國的貿易這一條。

如果宋金大規模開放貿易,必然會造成銅錢外流。

那可以不可以用貿易傾銷來回流銅錢?

很難。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金國實行的也是一套嚴格的禁榷制度,幾乎絕大部分買賣都是國營。

歷史上宋金兩國的交易,金國把銅錢弄走後,就被金國官府嚴格控制起來。

沒有被控制起來的,例如路人甲手裡有20000文銅錢,他絕不會用這20000文去買宋朝商品。

因為同樣買商品,銅錢在金國內部更值錢,買的東西更多。

除非大宋朝把商品價格壓到非常非常低,但沒有先進的流水線和發達的供應鏈體系,根本無法真正把商品價格壓低下來。

就更談不上建立20世紀那種低價傾銷模式了。

從這些因素來衡量,全面開放宋金貿易,在12世紀的生產力背景下,對大宋是不利的。

那怎麼辦?

當然也有辦法。

至少趙寧已經想到辦法了。

這件事倒是不著急,眼下“大宋國營製造局”少府監正在重整,東京大學正在擴大招生,流水線模式也在成形。

當然,這些都是搞商品傾銷的準備,是需要時間慢慢搭建的。

目前還得有目前應對的辦法。

二月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