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08章 看能撐得住!(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不可能。”兀朮直接否決了。

即便是在場的許多將領,也是前不久才知道金廷在雲中到陰山一線,押了二十萬大軍。

這種事是最高機密。

而且,排程二十萬大軍,在文人的筆墨上只需要一句話。

但實際操作起來,從準備到真正抵達前線,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首先,最重要的是準備糧草。

二十萬大軍到雲中,再從雲中到安北府,預計整個過程三個月。

這三個月,算上路途損耗,大軍至少要60萬石糧食。

算上在安北府打三個月,還需要60萬石。

一共是120萬石。

但是不能只准備120萬石。

因為大軍不可能真的精準的在安北府打三個月,戰局是隨時變化的,如果大宋增援安北府,打半年也未必。

陰山之戰與金國曆年南下不同。

過去,金國南下不需要帶多少糧食,因為南下大宋,每走幾十裡,就有縣城、村落。

就像狼進入羊圈裡了一樣,還愁吃?

可是到安北府就不同,金國必須自己準備糧食。

按照這個規模,金兀朮至少準備150萬石以上的糧食,而且要做好往200萬石走的趨勢。

當然,200萬石是金兀朮自己做的一個紅線,超過這個數字了這場戰爭再打下去,就完全沒有必要。

為什麼?

按照遼東農田產量來推算,一畝地一年產糧2石,200萬石,需要100萬畝田。

金國的首都會寧府,加上週邊地區,都未必有一百萬畝田。

加上遼河平原倒是夠了。

以金國的農業技術,會寧府地區加上遼河平原的遼陽地區,可以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供給這樣一支軍隊。

但前提是非常拮据,如果將燕雲地區算上,是可以的。

金國大約有近600萬漢人,這些人中有500萬人種田,契丹人大約300多萬,渤海人一百多萬。

女真人這二十年來有所發展,人口也已經超過200萬。

金國農業很發達,會寧府上京地區糧食產量不少,女真人本身就既會種地又會打獵。

契丹人會放牧。

從糧食上看來,動員20萬去陰山作戰,沒問題。

問題就在於,沒有大宋廣大的基本盤,一旦200萬石糧食投下去,沒有取得戰果,再繼續投,就可能會引發內部混亂了。

所以,兀朮有紅線。

而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也是經過了漫長準備的。

有人會疑惑,如此大規模且漫長的軍事準備,難道不是很難隱瞞嗎?

其實很好隱瞞,敵人細作也很難探查。

只需要少數權力極大的人,下命令正常往雲中運輸糧食就可以了,無非頻率高一點。

人們不會刻意去在乎每一天路上運的糧食多了幾車。

這種隱藏在日常體制運轉中的軍事機密,往往極其難以察覺。

許多人連鄰居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怎麼可能知曉有多層保密機制的官府在做什麼呢?

既然如此散漫且難察覺,遠在數千裡之外的趙官家怎麼可能知道?

難道趙官家透過某年某月某日金人往雲中多運了幾車糧食,就敢斷定他金兀朮押了二十萬大軍到陰山?

連蠢豬都不會這麼兒戲。

兀朮絕不相信趙官家能提前知道,並且採取一場針對陰山的軍事行動。

兀朮繼續說道:“就算大宋的細作偵查到了蛛絲馬跡,也不可能輕易斷定,更不會輕易調兵去遼東,調兵不是那麼簡單的。”

“除非……”韓鐸欲言又止。

氣氛變得詭異。

除非一開始就知曉這場軍事行動的那幾個人透露了訊息。

“你的話是猜測,是假設趙官家知道我們在陰山押大軍,這都是假設,即便趙官家知道我們要打陰山,也不會想到本王會出動二十萬大軍。”兀朮的語氣有些發冷。

“而且岳飛部精銳支援遼東,也是假設,是不是岳飛部精銳支援遼東,尚且無法查證,軍中豈能戲言?”兀朮陰沉著臉,“若是都如此戲言,以後每一仗,下面的人都如此戲言,豈不荒唐?”

又是一陣沉默,韓鐸說道:“如果不是岳飛部支援,宋廷又沒有大兵團支援,遼東短時間內敗下來,說不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