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35章 大宋的新生代(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調了一百萬貫,足夠他發齊今年的所有俸祿,撫卹金和獎賞統一由軍政院發放。”

“好,移民的速度要跟上,明年開春,金人必然會有所行動,西夏也不會坐視不管。”

“臣明白。”呂頤浩說道,“吳玠現在已經從雁門關回到府州,府州往西進入橫山的城寨完成了十座,最近的距離無定河上游只有百里。”

趙寧沉思起來。

呂頤浩忍不住說道:“陛下,滅夏時機已經成熟。”

“看明年虞允文在陰山的表現,金軍走陰山道是可以援助西夏的。”趙寧突然看著呂頤浩說道,“朕不想在滅西夏的時候,出任何差池。”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大早,在錢喻清和王宗濋的陪同下,趙官家坐在通御街附近吃麵。

附近是原國子監,也就是現在的東京大學,可以看到不少往來的學生聲音。

不遠處樹葉已經落光的幾棵梧桐下面,聚集著一些年輕人,他們高談闊論著,充滿了活力和激情。

趙寧轉身將目光投過去,問道:“哪家店是一大清早買賣就如此好?”

錢喻清說道:“那家店叫異番書局,是專門出版關於四方番邦書籍的一家書店,店主臣認得,是杭州的一個商人,叫裴玄,這幾年朝廷在南海增加商貿,東京大學也引入不少地誌書籍,裴玄看到了商機,專程從杭州來東京做買賣。”

“都有哪些書?”

“有關於邪久國(琉球)、琉求、交州、占城,還有三佛齊、蘇門答臘的書籍,包括了那裡的具體位置、風土人情、物產。”

“這具體位置,他是如何知曉的?”趙寧又問道。

“據說是南海商人將具體位置繪製出來的。”錢喻清說道,“坊間有流傳,但臣無法確認是否正確,所以不敢輕易上言進獻給官人。”

“你去弄一副詳細一些的民間圖志,我可以看看,權當了解了解。”趙寧隨口說道。

南海的詳細地圖趙寧腦子裡當然沒有,但是如果有地圖擺在他面前,他還是能判斷出大致的一些位置的。

在這個時代,能有大致的位置就已經站在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上了。

要知道,歐洲人大航海繪製全球地圖,也是好幾代人才完成的。

“是。”

“那書店我也瞭解過。”王宗濋說道,“現在可不僅僅是他一家在賣那種書,京師內,就好幾家,甚至還有人在增量,不僅僅有南海的,還有西域的,聽聞還有介紹高昌回鶻,還有西域另外一個叫什勞子,我也不太記得。”

“西域?”趙寧頗感驚訝。

大宋朝和唐朝不同,西夏佔領了河西走廊,斷絕了中原與西域的交往。

對於唐人來說,西域再熟悉不過了。

但對於宋人來說,西域陌生到近乎沒有概念。

即便趙佶時代拿下了隴右都護府,卻也侷限在與吐蕃的往來,並未真正涉及到高昌,就更別提高昌以西的喀喇汗國了。

至於更西邊,由突厥人主導的塞爾柱帝國,就完全沒有認知。

話說回來了,按照時間線,耶律大石應該已經建立了西遼。

王宗濋說道:“官人您有所不知,近年來,那折彥質在河湟做買馬的買賣,順帶著把茶葉、絲綢和陶瓷的買賣也做了一點規模起來,且西北戰線被推到橫山,朝廷還在蘭州城對面築了軍鎮,西夏人不敢再南下,陝西內部安寧了許多年,也為西北的商線提供了不錯的條件。”

“你對這些為何如此清楚?”趙寧問道。

“您忘了,太府寺管天下所有商貿。”

“差點忘了這一茬。”

“這逐年累月的,西域部分商人從河湟向東,進入陝西,又有西域人在陝西瞭解到我大宋的富裕,便來了京師,京師裡有一些,雖然人不多,來了之後大家好奇,西域人除了做點買賣,還會靠講故事賺錢。”

“講故事?”

“就是講他們家鄉的風土人情,不少瓦舍都爭著請他們。”王宗濋說道,“而且受新學影響,現在許多學生都對華夏以外的地方頗感興趣。”

趙寧吃碗麵站起來,錢喻清去結算了錢。

趙寧又看了片刻,才上了馬車,他心中意識到,這是新學起到的作用。

教育是厚積薄發的,新學開始已經有七八個年頭,十歲的孩子現在已經十七八歲。

一代人新的價值觀已經有了雛形。

如此看來,隨著新學教育地累積,將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