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30章 趙官家的算盤(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嘴上是那麼說,但心裡未必真是那麼想。

至少吳璘的精銳還要在大理國待一段時間,直到達到趙寧想要的政治目的為止。

戰爭就是為了政治目的。

沒有政治目的的戰爭,跟小孩子過家家沒有區別。

趙寧這一階段的政治目的是要對大理國的茶葉進行全方面的壓榨,顧名思義就是交鈔流入大理,朝廷印錢低成本去拿茶葉,轉手正常價賣到中原,或者北方,或者出口。

總之,就是要大賺一筆!

在西南形成一個良性的茶葉產業,增加國庫收入。

至於多少錢,趙寧都想好了。

大理每年壓榨出三千萬斤茶葉。

一半在欽州出海。

模式趙寧都想好了,朝廷直接賣給海商,平均每斤200文。

這個拿貨價,海商賣到南海去,絕對可以賺翻。

而朝廷每斤的利潤至少也有150文,一千五萬斤,可以賺225萬貫。

茶葉海商們一斤可以賣到350文,每斤的利潤也可以達到150文。

十抽二的商稅不過分吧?

商業海商的商稅可以每年再抽近50萬貫。

一半在中原銷售,可以便宜一些。

就按照便宜一半來算,每年賺100萬貫,再加上抽20萬貫的稅。

總收入近400萬貫。

遼東的軍費不就出來了?

再加上現在東南諸路、川蜀一帶,都在大量進行茶園種植。

過幾年,僅僅從茶葉的收入,每年恐怕至少一千萬貫以上。

若是東南改稻為桑也完成了,出口到海外,以及內銷的絲綢和陶瓷,每年收入同樣能超過一千萬貫。

有如此龐大的產業做後盾支援,趙寧還能做什麼呢?

當然是往北邊撒錢!

用錢把燕雲和西夏砸回來!

用錢把西域砸回來!

用錢將大量的民眾轉移過去,讓漢民定居在那裡!

這些都是要用錢的!

想要臨時佔領,只需要強大的軍隊就可以了,但是想要長時間將那些地方融入,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財政做支撐。

這才是趙寧下的一盤棋。

當然,要做到茶葉、絲綢、陶瓷等的年收入超過一千萬貫,單純的海外市場肯定不夠。

海外單價高,但需求量是有限的。

國內市場,需求量極其龐大,只是現在大部分普通民眾沒有錢消費。

沒有錢消費?

那就想辦法讓他們有錢!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問題都是一個個解決的。

趙寧心中盤算著,見眾人不說話,他說道:“西南之事,到此為止吧,國庫的事情,梅尚書會有辦法的。”

說完,趙寧起身離去。

“恭送陛下。”

群臣從大殿內出來,不少人都來趙鼎這裡說道:“恭喜趙相公,西南大捷,趙相公又立了大功啊!”

“陛下有大相公這樣的賢相,真是大宋之福。”

趙鼎說道:“諸位太抬舉我了。”

王次翁湊過來說道:“大相公,之前那些反對討伐大理的人,下官認為,他們都別有用心,該查一查!”

他這麼一說,周圍人耳朵立刻豎了起來。

趙鼎說道:“反對未必就是錯,歌頌未必全是對。”

說完,他也不理會王次翁了。

蔡懋在一邊冷笑,心裡道:王次翁這個小人,居然還想給趙鼎下套,自己什麼級別,也敢在趙鼎面前玩這種小伎倆,還真是因為趙鼎有公心,不然你王次翁早滾蛋了!

無論如何,大理首捷,對趙寧來說,壓力小了許多。

接下來,大理的操控空間就靈活多了。

趙寧心中猜想著,如果不出意外,大理國很快會派使者過來,甚至使者已經在路上。

接下來他趙寧幹什麼呢?

還能幹什麼?

趙寧坐在文德殿,掰著手指算了算,秦檜和錢喻清的政策,應該都差不多見成效了吧。

桑苗這種東西,幾個月就可以長出桑葉來。

改了多少田,長了多少桑葉,是可以用肉眼看出來的。

當然,三年後,移植到別處,成為桑樹,那就另外再說了。

現在第一步就是改出桑田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