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07章 轟的就是重砲!(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八牛弩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弓弦突然猛地一顫,十臺八牛弩先後發出憤怒的嘶吼,數百支箭矢傾瀉而出,如同密集的鐵雨,朝三百米之外的金軍軍陣墜落而去。

金軍步兵立刻埋頭而下,箭雨擊落在他們的鐵甲上,發出無數尖銳的撞擊聲。

地面也插上了許多箭矢。

與此同時,城頭的弓箭手,拉動弓弦,繼續向那些鵝車射擊火箭。

十八輛鵝車全部燃燒起來。

陸游看見那些炮兵動作熟練地操作著炮膛,他們將棉布纏繞在木棍的頭部,放在水桶裡打溼,然後插進炮膛去快速冷卻炮膛。

最後再用乾的棉布將裡面擦乾。

陸游測算過,這個動作下來,大概在二十秒中。

等完成後,士兵們就會填充火藥。

火藥填充完,才會將炮彈從炮口放進去。

整個過程下來,已經有五十秒鐘,接近一分鐘時間。

重型投石機的操作當然也不可能那麼迅速,從重新將拋物繩歸為,再到調整配重,都需要時間,可以說比青銅火炮需要的時間更長。

在金軍發起第二次重砲打擊之前,宋軍的火炮已經先發制人。

一連數十聲轟隆聲,鐵炮如雨般衝擊而下,密集地向金軍打擊過去。

不過這個年代的火炮,準心實在是有點不太穩,基本上屬於往大致方向轟,至於有沒有轟偏,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火炮出來的太快,而真正要精準化火炮,是需要專業的數學人才,利用一些更加精準的數學公式。

好在三十九門火炮密集地轟擊。

只見那一顆顆鐵炮朝金軍方向無差別地衝擊,從金軍的重砲之間穿過。

有十幾顆衝擊在地面,將地面撕出一條條淺痕。

還有十三四顆衝擊在金軍的前鋒軍陣裡,再掀飛一片又一片,鮮血和碎肉散落在周圍金軍的臉上、鎧甲上,嚇得他們臉色蒼白。

這一下,金軍死了十幾個人,受傷的有三十幾個。

不過金軍軍紀嚴明,隊形沒有亂。

倒是有三顆擊中了最左邊的重砲,一顆砸在了底座上,對底座影響倒是不大。

但兩顆砸在了木架上,將木架衝擊斷裂,以致重砲傾斜。

旁邊的金軍砲兵嚇得趕緊後退。

其他重砲雖說沒有被衝擊到,但有一個倒黴的金軍被當頭捱了一炮,腦袋直接給砸碎了,紅的白的濺了一地。

虎蹲炮的鐵炮也就跟成年人拳頭差不多大,這種大小的鐵炮,能在兩百米的距離,擊中對方的重砲木架,或者擊中分散開的人,已經是走狗屎運。

也純粹就是三十九門火炮的機率問題,否則用幾臺虎蹲炮在城頭,想要這麼快就擊中目標,幾乎不可能。

不過,即便準心很低,但這樣衝擊過來,人看到了也怕啊!

試想想,你站在空地上,抬頭望去,幾十顆鐵球朝你飛來,什麼感受?

有的金軍用手捂著頭,有的則趴下。

有的不怕,但是當鐵炮從身旁掃過之後,卻嚇得站立不住了,慌忙之間躲在重砲木架後面。

眾人在驚嚇之餘朝城頭看了看,發現沒有了,金軍的軍官立刻大聲吼叫道:“快填充石砲!”

最左邊的那個重砲木架被衝擊斷裂,身體傾斜,顯然已經沒有辦法使用。

其它四架動起來。

金軍快速填充著石砲,再次發動了重砲的打擊,只一次只有四顆大石砸過來,並且全部是砸在城牆壁上。

砰砰砰……

城牆上的人感覺腳下劇烈顫抖了幾下。

城牆壁被砸出四個大坑來,四顆石頭墜落在城角下。

正史上,磚牆的襄陽城都被砸崩塌了,更別說這東勝城是用土夯的。

那四個大坑中,碎土在不斷往下掉。

這城牆也就三米厚,最厚的地方四米。

而《元史》怎麼記錄回回炮的?

置炮於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

七尺就相當於兩米多了。

直接砸了一半的厚度出來。

也難怪襄陽那種磚砌的城牆都在不斷的轟砸下崩塌。

郭浩大叫一聲:“不好!所有人退出那片區域!快!”

郭浩是跟隨吳玠第一次使用這種重砲的,他太清楚重砲對土夯城牆的打擊是什麼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