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51章 利益集團的反擊?(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孟博卻不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繼續問道:“閣下的意思是,應該從律法中,將死刑廢掉?”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目前並不重要。”陳壁清說道,“我問你,若是斷案有誤,殺了好人,死者可還能再復生?”

“不能!”

“既然不能,為何還要殺?”

周圍有些人似乎被點醒了一般,立刻說道:“對啊!斷案有誤,卻把人殺了,豈不是錯殺好人!”

“陳兄說的有道理!”

“太有道理了!一旦斷案有誤,錯殺好人,天理何在!”

周圍又有人叫喊起來。

“一派胡言!斷案有誤,那是司法官員的責任!與死刑有何關係?”李孟博當場回懟道,“按照閣下這樣說,觸犯了律法,乾脆一律不判,全部無罪,就不會出現冤案了!”

陳壁清說道:“若是一律不判,自然更加混亂,但若是廢除死刑,必不會使好人慘重屠戮,此乃大功德也!”

聽到這裡,趙寧已經沒有聽下去的興趣了。

老生常態的無聊論調。

在正史上,最早的廢死派代表是法國的孟德斯鳩和義大利的貝卡爾里亞這批人。

孟德斯鳩和貝卡爾里亞他們是怎麼想的趙寧不關心。

但是這個陳壁清的做派,他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宋朝誕生廢死派?

當然是可能的!

別忘了,自趙光義之後的趙官家們,就沒有殺過文官了。

陳壁清這裡說的止殺,大機率是指恢復以前的規則,不要再殺文官和讀書人。

這在過去幾年,肯定沒有人敢說,因為誰都能看清楚形勢,朝廷為了抗金,是嚴厲整頓吏治。

然而,隨著第五次宋金之戰的結束,河東失地、河北失地都回來了,甚至朝廷還將兵力佈置到了遼東。

於是有些人就看到了大局勢的變化。

認為金人此後必然不會輕易南下。

民間也出現了一些聲音,宋金局勢,真的在往宋遼局勢發展。

而在這種趨勢下,有人又提出,對內的治理方式應改變了。

如何變呢?

一些人開始鼓吹,治理天下要以仁治國,要施以仁政。

還有人將過去仁宗時代的政績和人文翻了出來,說仁宗時代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時代。

這些聲音,趙寧多多少少都是聽到一些的。

作為趙官家,自然不會一聽到這些聲音就暴跳如雷。

甚至不但不能暴跳如雷,還要時不時表露出肯定和讚賞。

畢竟以仁治國,海納百川,的確是治國之大義。

然而,今天這場辯論,卻實實在在讓趙寧聞到了一些非同尋常的味道。

接下來,雙方的人關於這一點,開始各自辯論。

說辯論是客氣的,其實已經到了對噴的階段。

又過了一會兒,人群才慢慢散去。

倒也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在園中游玩。

雖然天氣寒冷,但小雪下的園林景色格外美麗。

陳壁清在前面一處樓閣之間,他周圍圍著一些年輕人,還有幾個老者和中年人。

當然,像他這種青年才俊從來不缺仰慕的女人。

大宋朝可沒有什麼女人不能出家門的規矩。

“打聽到了,那個年輕人叫陳壁清,是東京大學司法學院的學生,各科成績都是學院第一,名副其實的優生。”荊超說道,“值得注意的是,他還有另一個身份。”

“什麼身份?”

“他爹是河北西路布政司參議官陳政賢,他大父是江南西路轉運使陳裕儒。”

原來是個官三代!

難怪能在東京城展露出頭角。

別說他在大學裡各科第一名,以這種身份,即便不是第一名,也可以是第一名。

文人最擅長的是什麼?

是搬弄是非,是春秋筆法!

尤其是這種書香門第出身的人,他們可以把同一件事解釋出十幾種不同的意思。

他們講故事的能力,能輕易擊穿沒有系統思維的年輕人的大腦,讓那些人立刻找到人生真諦。

而且,他們能巧妙避開律法。

就說陳壁清剛才說的那些,你從大宋的律法中找不到任何一條罪名,甚至你將21世紀的律法搬出來,每一個字解讀,都找不到他有違法之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