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65章 列陣於前!(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對於大宋來說,這一戰贏了,就可以拿回河北三鎮,戰略對峙將會推進到燕雲一帶。

而金國也會元氣大傷,宗翰派系必然會被大清洗,金國內部權力變更。

至於靖康八年後的局勢,恐怕沒有人能預料。

大宋和金國將會往什麼方向,走到哪一步,天知道。

斥候飛快奔來,將最新情報呈遞給岳飛。

“陛下已經抵達封龍山。”岳飛說道,“此刻正在此處紮營。”

他指著元氏縣西北方向二十里的地方。

岳飛的軍用地圖桌案邊上,放著一個鐘錶,這是工部專門為軍方準備的。

這是大宋朝皇家御用工匠們打造的一批,精度極好,內部非常複雜。

據說量產了一部分,除了岳飛這種高階統帥有精度極好的這批鐘錶,其他的鐘表或多或少有問題。

此時,鐘錶所指的時間是上午九點。

不過,這個鐘錶最大的優勢,還不是指時間。

當它被髮明出來,送到軍政院的時候,張叔夜只說了一句話:“以後大軍的方向會更加清晰。”

岳飛想了一下,說道:“按照這種新的說法,陛下應該是在七點鐘方向,距離我們約四十里。”

那裡西靠封龍山,東面則是一望無際的河北大平原。

準確的來說,岳飛所在的位置,就是後世的石家莊的市中心地帶。

在這個年代,這裡還是良田和村落。

“宗翰主力在這裡。”岳飛指著地圖繼續說道,“四點半方向,二十里。”

按照這個說法,理論上三方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然而,現實情況肯定並非如此。

加上後勤軍,以及之前分出去的一部分,宗翰有近九萬大軍。

加上後勤,岳飛有四萬。

而趙寧呢?

加上後勤軍,一共有六萬。

雙方其實整體兵力並沒有什麼差距。

若按照正規軍來測算,岳飛部有兩萬正規軍,趙寧則有三萬能打的。

嚴格來說,趙寧有四萬禁軍,都可以打。

宗翰的正規軍兵馬數量在四萬。

為什麼宗翰的後勤用五萬人養四萬人,宋軍卻比這個輕鬆?

因為宗翰畢竟是從燕雲過來,對他的後勤要求會更高一些。

如果趙寧要從真定北伐燕雲,按照宗翰配置的四萬正規軍,可能需要八萬後勤軍才養得起。

為什麼趙寧需要的更多?

這就和兩國軍政,以及執政理念有關了。

西夏是全國皆兵,無論男女老少,隨時聽候調遣。

所以西夏一直以來的收入很少,卻能隨時徵調大部分兵力。

金國是20歲到50歲全部入軍籍,隨時聽候徵調。

另外金國的射糧軍是17歲到30歲的青壯,金國會給一點錢給他們徵集糧食、運輸糧食。

當正規軍不足的時候,射糧軍隨時補上。

至於射糧軍有多少錢呢?

平均每個人大概是大宋朝後勤人員收入的十分之一,非常少。

因為金國的執政理念就是高壓的,人家剛開始就是蠻夷,沒有任何天朝包袱,你們不聽話就先一頓殺,到聽話為止。

而大宋朝則是正兒八經的天朝,對老百姓太過苛刻是不合法理的。

並且大宋朝是募兵制,不僅正規軍有俸祿,後勤人員都有俸祿。

這一點趙寧格外在意,並且嚴格保證軍政體制的運轉。

當年的撫卹金案可是掉了很多腦袋的。

不像金軍從各地強徵糧食,趙寧的糧食還是從各地買來的。

所以,對於趙寧來說,打同樣的戰爭,所消耗的錢,就比金國要多。

趙寧可不可以像金國那樣玩?

可以!

但是!

前提是他利用大貴族、大官僚治國,來制衡、壓榨百姓。

然而,從靖康元年穿越過來,趙寧走的是一條拉攏平民,分化官僚和貴族,將屠刀指向貴族和官僚的路。

這條路,可以幫助他改革,但是他必須承受其中隱形的成本。

按照這個兵力,雙方可以說旗鼓相當。

雙方投入實際總人數大約在二十萬左右。

這一戰的規模,僅次於當年長安會戰。

“張俊的人馬在何處?”岳飛突然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