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9章 朕就希望這仗能打大一些(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官家說得輕巧,但真要動手打大理國,不是那麼好打的。

大理國在中國古代屬於西南夷的範圍。

從戰國時期,楚國就對這裡進行征討。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楚威王時,楚國曾派大將莊蹻沿江而上,攻克了巴、黔中以西的地方,並一直打到滇池地區(雲南省晉寧縣)方才停止。

後來秦朝自然也開始將目光投入西南,但是秦始皇死後,秦內部烽煙四起。

漢朝前期因為被匈奴壓制,大漢採取的老黃的無為而治。

直到了那個叫劉徹的男人出現後:朕宣佈,天下都必須是大漢的!

於是漢武帝打西南夷打了26年,先後採取了五次大規模軍事行動。

當然,劉徹不僅僅只是採取軍事行動,政策也快速跟上,甚至還動員大量人力物力在西南開鑿官道。

到了唐朝時期,南詔國做大,始終與大唐在西南打。

至於北宋時期的大理國嘛,段氏掌國,而高氏掌權。

大宋百年來,對大理國其實處於一種高冷狀態。

大宋的君王和士大夫們的政治理想是恢復漢唐疆域,這大理國在大唐時期是南詔國,不屬於大唐疆域,於是大宋君臣對他也就愛理不理。

畢竟那裡也是雲貴高原,山多難行,誰願意去呢?

就有了目前大宋與大理國的狀態。

可是,對於趙寧來說,大理國還真就必須得拿回來。

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21世紀大好青年該有的覺悟,從經濟和國有資源層面來說,大理國也必須拿回來。

趙鼎說道:“大理國山川眾多,且與京師相隔甚遠,國內習俗與中原迥異,昔年孝武皇帝用兵西南,數十載才有所獲,然國庫消耗甚巨。”

“趙相國所言有理,朕亦非打算一朝一夕便平定大理。”

打大理,比打交趾還難。

交趾的腹地好歹處於紅河平原,用廣西人去作戰即可。

在平原上重創敵人後,以騎兵追殺。

可大理國就不同了。

你擊敗他們,他們往山裡一躲,那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快速拿下無疑是痴人說夢。

至於為什麼大明朝能在一年多時間打下雲南,那是因為蒙古人先把大理國屠了一遍,用幾十年時間把大理地方勢力弱化了許多。

至於為什麼蒙古人能快速擊敗大理,那也是因為大理國在蒙古人來的時候,已經衰弱得不成樣子了。

至於趙寧現在面臨的大理國,內政雖然有段氏和高氏之爭,但這兩家目前的關係很和睦。

段正嚴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仁君,大理國內部的民生穩定,國力強盛。

與後來的蒙古和大明朝面臨的難度就不在一個級別上。

王宗濋說道:“大相公,若是以後大理每年產800萬斤茶葉,其中80萬斤上等茶葉,按照現在的市面價,上等的茶葉一斤就要800文,上等茶葉就要64萬貫的收入,中等茶葉的均價也有200文每斤,若是中等茶葉每年產200萬斤,40萬貫的收入,還有520萬斤,每斤賣20文錢,也有10萬貫。”

“王太尉所言,我自然是贊同的。”趙鼎說道,“大理每年產茶葉之極限遠不止於此,若是朝廷能直管大理,後期帶來的收入之巨,不可估量,我最擔心的還是國朝出兵深陷西南。”

“趙相公所言也不無道理,討伐大理的將領,還有待商酌。”趙寧說道。

趙鼎卻不願意在這個話題上繼續深究下去,畢竟打大理還沒個影,事情得一步步做。

但是眼下河東戰事已經拉開了,從東京到河東新的官道迫在眉睫。

“陛下,關於交鈔發民工俸祿一事,您還有何指示呢?”

“對於交鈔發俸祿一事,朕沒有什麼指示,倒是修路一事,朕還是要交代一番的。”

“請陛下指示。”張九成說道。

“你現在是駕部司郎中?”

“是的。”

駕部司是工部四司之一,負責掌輿輦、車馬、郵驛、馬政等事項。

你可以理解為交通部的雛形,比交通部的職能要簡陋。

“那修路是?”

“陛下,修路是大宋國營道路商社,由相關衙門的官員負責,自負盈虧。”趙鼎回答道。

“那具體修路的商社呢?”

張九成回答道:“具體修路的商社從民間招募,合規者可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