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48章 經濟和金融都是國力的一部分啊(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如果沒有《國富論》,可能未來的改稻為桑國策將會淪為笑柄,甚至官僚的斂財工具。

政策的執行,不僅僅是官僚的事。

尤其是牽涉到農業、種植業和商業,以及民生保證等多重複雜因素。

它由各種自然環境,各個階層的人,以及貨幣、經濟等因素組成,並且其中的人是無時無刻都可能發生變化的。

龐大利益的聚會,使得參與進去的人必然變得極度貪婪,而手中擁有權力的人,在獲得利益的時候就變得輕而易舉。

最後可能改稻為桑的國策沒有推下去,權力者的腰包鼓起來,老百姓的田顆粒無收,適得其反。

所以啊,世界上許多事的運轉是不隨著個人意志轉移而轉移的。

關於改稻為桑的基本操作方法,趙寧心中已經有數,但他需要有人按照他的那一套理念去執行,確保能有效果,而不是惹得天怒人怨。

宰相趙鼎和戶部尚書梅執禮走進來,打斷了趙寧的構思。

“陛下。”

趙寧停下筆。

“陛下,這是今年朝廷的開支。”梅執禮呈遞上來一份財務匯總。

趙寧開始看起來。

大多數時候,人不看賬目,可以很爽地用錢。

但等到一看賬目的時候,腦袋就大起來。

靖康七年,陝西的基本軍費開支在600萬貫。

威戎寨戰死者目前的統計有一萬多人,撫卹金高達30萬貫以上。

河東的吳玠,軍費開支竟然也達到了驚人的300萬貫。

至於河北兩路的軍費開支,加起來有近400萬貫。

至於移民到復州的開支,已經用了200萬貫,加上遼東的300萬軍費,一共是500萬貫。

而安南也砸進去了100萬貫的高投入。

還有南海的海軍100萬貫。

居然達到了驚人的2030萬貫!

再看看今年官僚的俸祿,好傢伙直接漲到了1400萬貫!

這也是監鎮官、國營商社、銀行擴編的結果。

僅僅是這兩樣,就已經達到了3430萬貫。

還不算地方廂軍,駐紮在京畿的禁衛旅。

這樣一算下來,已經高達3600萬貫。

另外公務費,維持驛站的費用等等。

最後加起來,直接超過了4000萬貫。

再看看收入。

趙寧終於鬆了口氣,今年的收入竟然達到了4900萬貫!

是正常的收入,不算任何一個抄家的收入。

趙寧再快速翻閱了一遍。

梅執禮則在一邊陳述起來:“陛下,京畿路、兩淮、兩江,還有兩浙,所有的提點刑獄司都陸陸續續開始分離出糧儲社,這個政策的確有效果。”

“糧儲社做自負盈虧後,各地將之前囤積無人管的糧食做了一部分分配,售賣到市面上,有了可觀的盈利。”

之前那種統一由提舉常平司管轄的糧倉,簡直成了官僚們隨意瓜分的集中地。

而現在,經過了國營商社改制後,每一筆進出的自負盈虧都記錄在案,除非做假賬。

當然有做假賬的,但同時也配備了審計核查。

這比過去的確要更省力了一些。

“另外,東京郵政想要申請一筆高達100萬的預算。”

“讓他們去找銀行去借貸,不能什麼事都找上面拿錢。”

梅執禮說道:“他們擔心成立支出經營不善,欠了銀行的錢,銀行那邊不肯善罷甘休。”

“什麼!”趙寧立刻就來脾氣了,“怕欠銀行的錢,所以找國庫拿錢?經營不善,國庫的錢賠進去了就不是錢?”

“這……”

“國營商社總署是幹什麼吃的!所有的國營商社都配置了啟動資財,現在還來要錢,以後所有國營商社想要錢,要麼自己賺,要麼自己找銀行借,怕得罪銀行的人,就不怕得罪國庫?”

“陛下,今年西北一共購馬10萬匹,花費高達1000萬貫,其中600萬貫用的交鈔,400萬貫用的銅錢和茶葉,這筆費用臣從軍費中分開來計,但是也分出了每一個軍鎮的戰馬配置。”

“那600萬貫的交鈔是從銀行印出來的,暫時沒有計入國庫,但400萬貫卻要計入國庫。”

趙寧繼續翻閱著。

從占城購買回來的糧食,其實也賺了一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