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34章 關於大宋國際形勢的辯證思考(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宋不是六年前的大宋。

同樣,西夏也不是六年前的西夏。

甚至金國也在變。

“任何領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

這時,趙鼎出來說話了。

雖然這玩意兒是趙寧這個超越者在大宋朝搞出來的。

但當聽到古人說辯證法的時候,他還是頗為吃驚。

“矛盾雙方的統一與鬥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一邊的趙構聽得一臉懵逼,心裡想著,趙鼎這說得都是什麼鬼,本王怎麼從來沒聽過?

不僅僅趙構一臉懵逼,蔡懋也一臉懵逼。

如果將12世紀東方世界的各個國家整體來看,它們相互之間的矛盾,在靖康元年爆發極端,將整個局面推向一個新的格局。

雖然次要矛盾很多,但這裡的主要矛盾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

它們相互激烈鬥爭,並且鬥爭一直存在。

它不會因為趙寧穿越過來就消失,更不會因為大宋朝變強就消失。

趙寧沒想到趙鼎理解辯證法理解得如此之快。

趙鼎繼續說道:“靖康元年,矛盾的形勢是金強宋弱,西夏弱。經過了靖康新政,並不會立刻變成宋強金弱夏弱。”

聽到這裡,趙構覺得趙鼎是在扯犢子了,他忍不住站出來說道:“大相公此言差矣。”

趙鼎見是康王說話了,出於禮貌,說道:“不知殿下有何高見?”

“我朝經歷靖康改制,百姓的日子比過去明顯更好,邊境將士的戰力比過去更強,便說披甲數量,戰馬數量,軍費儲備,軍制革新,哪一個不是煥然一新?”

趙構站在那裡感慨激昂。

“收安南,平占城,征討高麗,數次擊敗西夏,皆可說明大宋在陛下的勵精圖治下,已經威震天下,如今西夏疲軟,金國更是蜷縮在北方不敢南顧,豈不是發兵滅夏的大好時機!”

趙鼎繼續說道:“康王殿下,矛盾不僅僅具備鬥爭性,還具有統一性。”

本來已經熱血上頭的康王,被趙鼎這句話又整懵了。

他看著趙鼎,疑惑道:“大相公到底何意?”

趙鼎卻繼續說道:“矛盾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

康王:“……”

趙鼎解釋道:“就像一池子裡的水,你把南面填了泥土,南面的水面不會比其他地方高,是因為這個池子裡的水是一體的。”

“大宋朝變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西夏,甚至金國,也會隨之比過去更強,天下就像水池一樣,除非……”

康王感覺這個說法倒是很新奇,忍不住問道:“除非什麼?”

“水池的原理很簡單,你用泥土填池塘南部的水,水在一定的時間內流到其他方位,最後水面一樣平,除非南面升起來的水,還沒有來得及流過去,這個時候水池東面的水面比其他地方高,但水的流動乃是自然之理。”

說完,趙鼎用一句話總結:“從而相互之間達到矛盾的統一性。”

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性發展邏輯。

趙構的腦子還有些懵,但他似乎大致聽懂了。

“大相公的意思是,我大宋變強,導致西夏也變強,金國也變強?”

“沒錯,是這個理。”

“那為何金軍不南下了?”

“南面的水正在往北面流,北面的水為了與南面持平,會接納流過來的水。”

康王訝然道:“你的意思是,金國正在吸收我朝的變強的國策?”

“沒錯。”趙鼎說道,“事物相互競爭中,一方如果出現優越的技術和制度,在擊敗對方後,對方一定會開始反思並且學習,在一段時間內,縮短雙方的距離,從而達到矛盾的新平衡。”

“對方也可以不反思不學習。”康王覺得趙鼎這套理論漏洞百出,他繼續問道。

“如果不反思不學習,就會接連被挫敗,直到事物的消亡。”趙鼎繼續說道,“但西夏沒有消亡,金國也沒有消亡。”

蔡懋似乎聽懂趙鼎的話了,他說道:“劉錫兵敗,就說明西夏的確在變強。”

趙鼎說道:“沒錯,劉錫兵敗,就驗證了辯證法的正確性。”

趙構疑惑道:“辯證法?”

趙鼎說道:“陛下寫的辯證法。”

趙構全身一震,這居然是陛下的論點?

其他人也表示很驚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