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9章 宗澤平亂(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風浪在烈日的炙烤下,從遠處湧來,吹在人身上,沒有絲毫涼意,反而滾燙難耐。

江寧府是出了名的酷熱之地。

這個季節,麥田已經收割,水稻的青綠之間綴出一簇簇金黃。

翟進不由得感慨:“東南之富庶,勝於洛京,更遠勝於河北。”

翟進是洛陽人,有豐富的軍旅生涯,宣和年間就已經是京西第一將,靖康元年知府洛京。

在第三次宋金之戰中,宗翰大軍南下黃河,抵達洛京的時候,就是翟進駐守洛陽。

宗翰大軍攻洛陽不下,才改道進入南陽,走襄陽。

並且他還協助趙寧在洛陽攔截宗翰大軍北上,又填補禁軍,參加上黨之戰。

因功被宗澤推薦為河北西路兵馬總管,他兄長翟興則是河北西路經略使,配合陳規全面建立河北西路防禦縱深。

翟進被調配到東南,接下來將要負責東南的廂軍整改,足見趙寧對東南穩定的決心。

宗澤對翟進說道:“江東人口稠密,河道如網,農業興旺,是我大宋朝賦稅重地之一!”

翟進好奇道:“宗相公,您是浙東人,那兩浙路比之如何?”

宗澤說道:“兩浙路人口比江東更為稠密,河道更多,商貿更為發達,尤其茶園、手工作坊雲集。”

翟進這種北方人頗為好奇。

大宋朝的東南主要指的是兩淮、兩江、兩浙。

兩淮田最多,賬面上有9736萬畝,但實際上已經超過一億畝。

兩江指的是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這裡除了種植麥子,還有大量水稻,並且產量極高。

尤其是江西,人口近千萬。

此時的荊湖北路、淮東路人口才三百多萬而已。

當然,大宋人口最稠密的是兩浙路,名副其實已經超過千萬。

蘇州、杭州、越州都是大城市,明州更是大宋朝沿海商貿最發達的地方之一。

翟進並不知全貌,但是他來到江東,進入江寧府後,就明顯感覺到這裡的富足。

肉眼看得到的稻田每畝產量比北方每畝麥子產量要多不少,而且河道密佈,水源充足。

在一些地方,他還看到了水田、山坡的相結合,既可以餵牛,還可以養魚,同時種水稻,還能有豐富的草給牲口吃。

宗澤繼續說道:“陳旉寫的《農書》針對的其實就是南方,多地合用。”

“難怪之前朝廷要在陝西佈下重兵,吸引金賊西進,這東南之地確實是國朝重中之重。”

“如今這東南卻有人有歹心。”宗澤感慨,“國朝不得安寧,北方本就窮困,卻要承擔起抗金重任,若是南方不願意加入進來,是不可能收復失地的。”

翟進說道:“南方為何不願意出力?”

宗澤說道:“吾為浙東人,出身南方,吾鄉里人情淳樸,熱愛故土,思報國恩,南人怎會不願意出力?”

對啊!

宗澤就是南方人啊,南方人怎麼可能不願意出力?

人家宗澤67歲,本來可以在南方安享晚年,卻上奏朝廷,在大廈將傾之時,投筆從戎。

江東之地,自古人傑地靈,名將輩出,絕非貪生怕死之地。

翟進問道:“那這江東因何鬧起來?”

“表因是陛下在襄陽府嚴懲借貸一事,這江東大概有不少借貸地主鄉紳,但根因卻是一些自私自利之輩,妄圖扭曲民意,左右朝廷!”

宗澤看了一眼前方,江寧城已經進入視野。

翟進說道:“宗相公,斥候來報說,江寧府諸縣都不太平,其他州府恐怕情況也很糟糕。”

“老夫相信這江寧不缺忠烈之輩,若是誰敢禍亂社稷,老夫這手裡的刀,能殺金人,也能斬內賊!”

說話間,已經抵達江寧城外。

翟進帶著人上前去通報。

江寧城守備李維帶著前來攔住路:“這裡是江寧城,閣下是?”

翟進騎在馬上,旁邊的副官說道:“這是朝廷新任江東經略使翟進翟帥!”

李維疑惑道:“沒聽說江東有設經略帥司。”

翟進翻身下馬,走到李維前面。

李維嚇得後退了兩步,翟進冷聲說道:“這就嚇退了?”

李維左顧右盼,又看了看翟進帶來的人,心裡打鼓,他說道:“容我先去轉運司衙門和知府衙門稟報。”

“不必了,我們現在要直接入城,以後江東軍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